分卷阅读190

      一等家奴 作者:南山昨日.CS

    分卷阅读190

    不可…”

    书页再翻,又见书中详细记载二伯陈义辉来借钱之事,陈平以头撞石,害得在衙门里当差的二伯险些丢了性命,再获得一胜。

    文字平实无华,细致入微,一直到陈平巧计赚得万两身家,陈家所有人一举还良,再往后翻,却是没有了。

    杜学易看得意犹未尽:“这…这些都是子玉他大哥五年之前的事情?”

    余露雪叹息道:“是啊,子玉这段时间闹着总是放心不下他大哥,雪儿说他大哥辛辛苦苦的撑着整个家,就盼着他能中个秀才,得要他中了之后才能回去。

    他说心绪不宁,怕大哥要是真有个好歹,以后将大哥忘了可该怎么办,他就写了这个东西,他说大哥的嘱咐不敢忘,不取功名不返乡,恩施的授业之恩不敢忘,从今之后当更加发愤图强,还请恩施放心,只不过有一事相求,还请杜爷爷你帮他将五年之后的事情补全,随便,再给这本书写一个书名…”

    “哈哈…这两兄弟情深啊!”

    杜学易朝着自己院子的西南方向看了一眼:“子玉到是有心了,五年之后的补不全了,不过这陈平的荣州之行,老夫到是可以代为给他补全,不过这书名嘛…”

    杜学易愣住了,抚着胡须深思了半晌:“依老夫所言,不如就叫《陈平列传》如何啊?”

    啪啪啪…

    余露雪激动的欢呼雀跃:“好好好…陈平列传,就叫陈平列传,哦…小哥哥有自己的列传了,以后雪儿想要知道小哥哥的事情,直接看这本书就行了…”

    “哈哈…”

    杜学易好像捧着宝贝一样的捧着手里的书,不能的啧啧道:“陈平小友这一路走来,当真全都是传奇故事啊,不得了,了不得…涂白,快去取老夫的狼毫笔来…”

    不多时,涂白便去了杜学易的书房取来了平时杜学易都舍不得用的文房四宝。

    磨墨浇笔,杜学易神色肃穆,不过是要给这本通篇好多语病的书提个书名而起,他却显得极为的郑重其事。

    他的心里有一种感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是他这一笔落下去,将会影响后世几百年一般的,感觉到一种莫大的压力。

    连续深呼吸了三次,一向执笔很平稳的手,就在这一刻,却是怎么也落不下去。

    旁边的余露雪都屏住了呼吸,和杜学易一样,她的心里,同样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圣神的事情。

    然而旁边的余厚德见自己的孙女儿对那个小家奴一点这么小的事情都这么关心,心里又没来由的涌起一股怒意,立马大步走上前来,夺过杜学易手里那只浸满了浓墨的狼毫笔,就在众人惊愕间,他直接落笔,龙飞凤舞的写道:“《一等家奴》”

    “老余…你…”

    杜学易大怒:“人家陈平小友又没得罪你,你这又是何苦来哉?”

    “哼…”

    余厚德的目光在余露雪脸上扫过,有种奸计得逞的窃喜,心里还是满满的醋意,直接拂袖转身就走:“我乐意,怎么着,杜老三,你又打不过我?”

    “你个老不休…”

    杜学易气得抓着墨水就朝余厚德泼过去。

    “哈哈…”

    小道的尽头处传来余厚德得意的大笑,只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却已经没有了踪影。

    直到余厚德消失不见,杜学易再一次回过头来看着手里的这本书,忽而,他扶者胡须叹道:“地主家是奴,给皇上当差还是奴,只不过主家不同了而已,这个奴字,倒也囊括万千,老余啊,老余,你这都一大把年纪了,怎么就还看不透呢,怎么比起陈平小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心里虽然感觉还有几分遗憾,不过既然笔已落成,杜学易也没有了再改的心思,当即珍而重之的将书拿在了手里,直接朝书房而去。

    余露雪还有些不解:“杜爷爷,你干什么去?”

    杜学易道:“继续补后面的啊,老朽也怕时间长了,我也记不得了…”

    “哦…”

    ……

    殊不知,余厚德这个《一等家奴》四个字,被后世修《陈平列传》的史官们诟病了好几百年,可是没办法,修来修去,再好的文笔,也再写不出来比这本《一等家奴》更好的《陈平列传》……

    ☆、第170章 又是一年寒来雪(三)

    第一百七十章又是一年寒来雪(三)

    蜀州,地处平原之上,自古都是富饶之地,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河渠纵横密布,更是水稻、棉花、油菜、小麦、茶叶、药材、蚕丝的主要产区,其中,蜀锦,更是远近闻名,因此,蜀州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当然,其实在三百多年前这里并不叫蜀州,而是叫崇州,是武朝太祖皇帝登基之后在此设直隶省府,便更名为蜀州。

    从行政区域的划分来说,其实蜀州的地盘并没有多大,下辖也不过只有四个县而已。

    出了蜀州城,沿着青衣河一路向西,差不多有十多里地的地方,有一个叫做谢家村的村子。

    反正四处都是平原,非要说出这里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村子里的芙蓉树特别的多。

    可惜,如今已经是深秋十月,高大的芙蓉树已经掉光了叶子,看不见村子里的人说的那种七八月份满村开满芙蓉花,红的,白的,一朵朵像人的手掌那么大的芙蓉花争奇斗艳的壮观景象。

    要说这谢家村到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如今这初冬刚入的时节,秋蚕刚刚结了茧,农事也告了个段落,和五年前那个原来的陈家庄一个样子,闲的无事的庄户们渐渐的开始少了活动的迹象。

    顶着绵绵的秋雨,家里有闲钱的可以温上二两黄酒,喝他个天昏地暗,没有钱的,便只能忙活着和自己的老婆没日没夜的玩造人的游戏了,反正这个游戏玩不腻,婆娘也是自己的,还不花钱,何乐而不为。

    一群闲得蛋疼的人坐在青衣河边上一颗老芙蓉树下,看着河对面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象,不过短短半个月的功夫,河对岸硬是活生生的在那一片长满了乱石和荒草的土地上建出了一个崭新的村子,有人指着那个刚刚才竖立起来的石碑问道:“哎,老三啊,你认字,你看看对面那个村子的石碑上刻的到底是什么字?”

    拿着酒壶的人虚着眼睛瞄了一眼:“好…好像是叫做陈家村…”

    “陈家村?”

    河对面的石碑旁出现了一个赤着膀子的少年郎,这少年郎看起来不过才十五六岁的样子,麦黄的肤色,带着几分憨厚的面相。

    他的目光在石碑上新雕刻的字迹上扫了一眼,顿时就开始扯着嗓子破口大骂:“这他娘的到底是谁干的?低调,低调,咱们要低调,本少爷给你们说过多少次了?耳朵都长屁股上去了吗?还陈家村,深怕别人不知道本少爷在这里吗?

    分卷阅读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