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银行崛起(第一更)

      转眼已经是崇祯三年的二月二十日。
    这一天,购买雅兰堂的商品一律必须用银钞,这个政令不仅仅贴满了大街小巷,还登上了大明日报。
    大臣们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当得知已经发布出去后,不少大臣差点原地爆炸了。
    这还了得!
    皇帝你怎么能不和我们商量就颁布这种政令!
    半个北京城也炸锅了。
    韩爌这才回过神来,震惊道:“钱阁老,咱们都被皇帝给骗了!”
    “怎么说?”
    “这两年,皇帝在北京城大量售卖香皂、洗发水这些,把价格压下来,真实目的不仅仅只是做生意这么简单。”
    “你是说,陛下的真实用途其实是推行银钞?”
    “没错!”
    还是韩爌聪明,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香皂、洗发水这些商品都有一个特色,日用品,消耗快,购买频率高。
    通过普及这种商品来推行银钞,绝对是绝杀!
    老百姓已经对香皂、洗发水、卫生纸都有依赖性了,整个北京城至少有二十几万人用雅兰堂的商品。
    为什么不直接用盐铁与银钞挂钩呢?
    那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不能那么玩,你普及银钞,得考虑到印钞机的速度。
    刚开始就与盐铁挂钩了,几乎全民必须用银钞,就会出现全民去银行排队兑换银钞的局面,印钞机是跟不上的。
    跟不上就有人兑换不出银钞,那这些人难道不吃盐了?
    这样搞下面会乱套。
    香皂、洗发水这些,是最合适的,脱离了这些老百姓一样活,但是老百姓现在已经对它们产生了依赖。
    钱龙锡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三人面面相觑。
    小皇帝这手段,一套一套的啊!
    这下很多人都急了,银钞真的普及,顺天府的钱庄怎么办?
    似乎一场剧烈的冲突正在运粮。
    成基命急道:“钱阁老,现在怎么办?若是银钞真的普及了,钱庄都要倒闭!”
    钱龙锡一时也没有办法。
    韩爌镇定自若道:“不急,且先观察,一下子突然规定必须用银钞,民间必然会乱套,过几天若是出了问题,我等便联名上奏,请求陛下废止此政令。”
    几人这才点头,钱龙锡叹了口气道:“我万万没想到陛下还有这么一手,现在先观察局势。”
    在不少大臣们一片焦虑下,整个北京城却变得空前热闹起来。
    不少老百姓跑到银行门口排队换钱。
    今天一万三千虎贲卫进入京师,驻扎到了银行附近,将银行后面围得水泄不通。
    不停有一箱一箱的银子从里面搬出来,搬上车,由军队亲自运输到皇宫后门,交给锦衣卫运输进入皇宫里。
    崇祯专门安置了一个地方保管这批银子。
    崇祯又派高起潜去一边协助清点。
    几天之后的一个早晨,高起潜兴奋地跑来:“皇爷,已经兑现了80万两出去了。”
    崇祯激动地站起来:“80万两?”
    “对!80万两!”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他低估了老百姓对银钞的需求。
    自从过年的时候,取钱有息钱这件事传出去,登上了大明日报,连李员外和张员外都拿到了几百两的息钱,银行的信誉就传出去了。
    现在不少老百姓心中的疑虑已经打消了,对银钞有了一定的热情。
    高起潜接着道:“最近存进去的钱有增加了10万两!”
    几天之内就增加了10万两!
    “你赶紧去跟陈子龙说,现在每天存钱最高限额遏制在1万两,超过了暂停,等第二天,快去快去!”
    “是!”
    崇祯激动得有些热血沸腾。
    为什么要设置限额?
    饥饿营销啊!
    这不用多解释了。
    等这样玩一段时间,再放开也不迟。
    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接下来该规划道路系统了!
    徐光启下面不是已经成立了交通局了么,去年就开始在顺天府修水泥路。
    既然银行已经有了成效,那么多人愿意将钱存到银行,朝廷就应该开始做新的工程项目。
    崇祯道:“王承恩,通知下去,军委会立刻来乾清宫议事,将徐光启和毕自严也叫来,还有陈子龙。”
    “是!”
    下午的时候,春天的阳光将北京城照得暖洋洋的。
    军委会的官员都到了乾清宫门口,有元帅孙承宗、监察御司使李邦华、兵部尚书阎鸣泰、宪兵御司使黄得功,还有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徐光启,皇家银行御司使陈子龙,兵部侍郎韩爌。
    乾清宫前面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地图。
    崇祯站在地图前面,道:“孙阁老的军政规划在这里,诸位都先看一遍。”
    几个小太监手里捧着几分详细的奏报。
    都是印刷版。
    众人一一翻阅完。
    崇祯突然道:“去年的辽东之战,诸位也都体会到了,辽东缺钱,顺天府的粮食调到辽东,换来的是顺天府的粮价大涨,老百姓苦不堪言,南方有诸多粮食,但是调运不过来。另外,陕西的粮价依然还在3两每石,顺天府的粮价现在已经恢复到0.8两每石。”
    “造成这些原因的,出了陕西有旱灾,另外一层原因就是道路运输太慢,未来修建水泥路已经刻不容缓,这是大明朝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
    崇祯指着地图,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朕要的是粮食。那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呢?”
    他看了看大臣们,然后道:“第二个五年计划,朕要修路。”
    “孙阁老在他的规划里将全国的粮仓都标注出来了,依朕看,还要将道路全部规划进去,这样才能高效调度各省的粮食,才能高效动员各省的老百姓,朝廷的政令才能畅通无阻抵达乡里。”
    众大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崇祯看着地图,内心激动:“朕刚开始不需要太多路,诸位爱卿且看,现在最需要粮食的几个地方是哪里?一是陕西、二是太原,三是顺天府。陕西是旱灾最严重的地方,朝廷这两年源源不断从南方调粮食过去,但道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大明朝粮食最充足的地方是在湖广,江汉一带,所以,必须有一条道路,是从荆州到西安府的。”
    “朕要在十年之内,彻底解决陕西的粮食问题。”崇祯自信满满,“只有解决了陕西的粮食问题后,才能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大规模的商业中心,重新向西边打开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