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八章;改造计划

      改造蜂洞,招人养蜜。
    考虑到这里,王振再次记了下来,开始继续在沿着小河巡查。
    在这个过程,他看到了游客在挖野菜,采蘑菇。
    看到了游客在抓蝌蚪,摸田贝。
    看到了游客在窑洞门前坐着,悠哉悠哉的喝茶。
    看到了游客在河边钓鱼,时不时有收获。
    可谓是怡然自得,一副众生皆乐的景象。
    直到王振把整个小河逛完,这些景色才消失不见,兽圈到了。
    “唧唧唧唧”……
    “嘎嘎嘎”……
    “啊!啊!啊!”……
    王振走到兽圈的时候,王大姑他们正在给小鸡,小鸭,小鹅喂食。
    入眼,一片黄。
    小鸡是黄的,小鸭是黄的,小鹅是黄的。
    就连喂它们吃的小米都是黄的。
    唯一不黄的是带小鸡,小鸭,小鹅吃东西的老母鸡。
    一只带一群。
    上万只,那可是极大一片,把整个兽圈都挤的寸地不剩。
    于是,王振从这点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兽圈小了。
    “王振,你怎么来了?”
    听到脚步声,正在喂小鸡,小鸭,小鹅的王大姑,王小姑,田玲,田巧转过头看了王振一眼,一边继续忙碌,一边问到。
    “我来看看!”
    “怎么样?这些买回来的小鸡,小鸭,小鹅有没有死的?”
    王振蹲下抓了一个小鸡,一边逗着玩,一边问到。
    其实他知道,死的肯定不会太多。
    因为这几天,他可是都会趁着家人睡觉的时候,偷偷来兽圈帮那些小鸡,小鸭,小鹅增加生命之力。
    “有死的,但是不多,看它们的样子还是踩死的,病死的没有。”
    听到王振问这一点,王大姑笑着把手中的小米撒了出去,再次回应到。
    小鸡,小鸭,小鹅。
    刚买回来的时候,正常只有两种死法。
    第一种,被同类踩死。
    第二种,病死。
    踩死的身体扁扁的。
    病死的只需要看屁股有没有拉稀就可以了。
    因为一般来说,小家禽生的病都与拉肚子有关。
    因此,一个星期之内,它们喝的都是煮过的熟水,以及煮过的小米。
    就是为了防止他们水土不服,出现大规模拉肚子病死现象。
    “嗯,那就好。”
    “对了,姑,咱们的兽圈是不是有点小了?”
    从王大姑的嘴里听到肯定的回答,王振问出了自己刚刚看出的问题。
    “嗯,是小了,我还寻思着有空给你说那。”
    “今年咱们养的鸡鸭鹅太多了,现在它们小,兽圈还装的下,如果再大一点,恐怕就不行了。”
    听到王振问这个问题,王大姑愣了一下,赶紧提醒说到。
    “是啊,弟弟,兽圈是不是该扩建了?不然再过一两个月,可能就住不下了。”
    王大姑说完,一旁的田巧也跟着说到。
    “嗯,是该扩建了。”
    “这样吧,姑,表姐,你们先忙,我去外面转转,看看这兽圈怎么扩建好。”
    从王大姑和田巧的嘴里听到了肯定的回答,王振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就告别了王大姑和小姑他们来到了兽圈的外面。
    兽圈的位置,是处于农场的西北角。
    西边紧挨老公路。
    北边紧挨一条土路。
    挨着老公路的那一片,正好是一个上坡。
    因此,那一面都是一片土崖。
    除此之外,就是南边了。
    其面向小河。
    因为小河比较低的原因。
    那一面同样也是一片土崖。
    只有通往东面的地方,是一直连接着土地的。
    不过,在尽头的地方,同样是一条大沟,连接着小河。
    因此,正常扩建的话,完全可能沿着农场南边方向,延伸到尽头的大沟。
    不过,这一点在王振沿着兽圈转了一圈后,否定了,
    因为他想到了更好的一个主意。
    那就是在兽圈下方,面向小河的位置的土崖里面挖一个新的兽圈。
    这样的话,挖出来的新兽圈就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占地方。
    “先记下来,等到有空再详细规划一下,看看行不行。”
    想到这里,王振寻思了一下大概的可能性,也记了下来。
    离开兽圈,王振这一次开始沿着农场中间的第一条土路往超市和餐厅的方向走。
    路上,抽穗的麦苗,以及路边开始发芽的杨树,成为了路上的主旋律。
    这一下,王振又发现了问题所在。
    那就是树种错了。
    因为他想起了一件事。
    那就是杨树除了能提供遮阴之外,一点经济价值也没有。
    这对一个想要靠游客来发展的农场来说,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游客来农场的目的,可是吃喝玩乐。
    这个吃,农场的作物无疑是一部分。
    而杨树无疑是不能吃的。
    “看来,我要换树种了。”
    想到这里,王振当即也记录下来,定好了要换的树,榆树,槐树,枣树。
    这三种树。
    是农村最具经济价值的树。
    第一是因为能吃。
    第二是木质够硬,用来做家具不错。
    第三是会开花,不但可以增添农场的景色,还可以给农场的蜜蜂提供蜜源。
    想好,王振再次记了下来,开始继续往前走。
    没走多远,新的问题又被他发现了。
    那就是地头那些水沟,现在都还是干的。
    这也是一个问题。
    要知道,去年得时候,农场可没少靠水沟赚钱。
    刮水逮鱼,可是非常受有个欢迎的。
    而这一切,都要在开春的时候,把水沟灌上水,养上鱼。
    这样的话,才能够在年底的时候,把水沟卖出去。
    记下来!
    王振继续往前走。
    路过餐厅,超市以后。
    王振沿着大路,来到了旁边的树林。
    树林是处于餐厅和超市路边不远的沟里。
    沟下面是一片低洼地。
    树林就是处于沟与路的斜坡里面。
    说是树林。
    其实树木并不多,只有五六十颗。
    而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杨树。
    而在树林里面,有一片立起来的断木。
    上面,生长着大量黝黑的木耳。
    这是王振当初闲着没事弄的木耳林。
    一年下来,产量并不低,替王家赚了不少钱。
    “树林太少了!”
    “正好农场的路边的树种我准备换成果树,到时候那些杨树都可以移栽到这边低洼地,形成一片树林。”
    想到眼前的这片低洼地每到下雨就会被水淹,王振寻思了一下,想到了种树这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