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凌迟

      “什么?匈奴单于要嫁女儿给朕?”
    延寿宫内,听到吴宏带来的消息,赵延洵大感惊讶。
    不止是他,大殿内的妃嫔们,此刻一样感到惊讶。
    今日与妃嫔齐聚延寿宫,赵延洵是专门陪太后说话来的,也算是一场简单的家庭聚会。
    “皇上, 是罗伦罗大人传回的消息,说人已进了天御关,请皇上示下!”
    匈奴单于嫁女儿,这厮莫非是想占自己便宜?赵延洵腹诽道。
    当然了,这件事并非只关系一个女人,而应从两国邦交的角度来考虑。
    “这些匈奴人, 倒是用心良苦!”赵延洵沉声道。
    这时主位上的曹妙音问道:“皇帝打算如何处置?”
    时间过去快两个月, 太后与皇帝的关系大致已经修复,但谈话中仍旧有些生疏。
    赵延洵平静道:“此事关乎重大, 朕还得仔细考虑!”
    大殿内沉默下来,几息后却听黄蓉蓉说道:“皇上……匈奴人凶恶野蛮,她们的女子只怕也是如此,您可不能让她进宫!”
    好家伙,黄蓉蓉的这番话,让殿内众人目光都扫向了她。
    实打实的说,她这番话有些冒失。
    有人暗自幸灾乐祸,有人悄悄看笑话,也有人恨铁不成钢。
    反倒是赵延洵对此无感,只笑骂道:“你懂个什么!”
    黄蓉蓉还想说话,却被对面的林静玉瞪了一眼,示意她赶紧老实闭嘴。
    这件事赵延洵还要细细思索,所以也就没在延寿宫继续讨论。
    只可惜,罗伦是公开传回的消息,所以单于嫁女儿的事情,轻易就在朝廷上传开了。
    时间来到第二天,在每日乾安宫议事时,大臣们提出了这件事。
    “皇上, 匈奴单于嫁女,以此巩固两国邦交,微臣以为此事大善!”大学士陆朝文说道。
    还是那句话,在得知西边蛮子强大之后,朝臣们对匈奴人的态度就变了。
    有人顶在前面硬抗,这自然是好事,安匈奴人的心也就很有必要。
    其实这件事,赵延洵也细细想过,眼下听了陆朝文这番话,他心里便做好了决定。
    “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赵延洵问道。
    “臣以为,陆阁老所言有理!”成文光站出来答话道。
    两位阁臣表示支持,说明联姻确实有必要。
    “臣附议……”
    “臣附议……”
    等在场众人表态之后,赵延洵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就令罗伦,派人送匈奴公主入京!”
    “皇上圣明!”
    娶个小老婆,这事儿还能扯上圣明, 这让赵延洵很是感慨, 大臣们拍马屁的功夫又精进了。
    “说说正事吧!”
    “如今江西动乱已平, 邻近各都司卫所,其战备等级可以恢复正常,这件事兵部尽快落实!”
    听得这话,兵部尚书曾长松躬身道:“微臣领命!”
    赵延洵接着说道:“从南方加征的税赋,如今已陆续抵京,户部要详加记录,并按此前内阁所议方略,往西北调运粮食!”
    “遵命!”户部尚书王世伟答道。
    这次征集税赋,在江西郡闹出了动乱。
    经过官府铁腕镇压,江西士绅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反倒让征粮和清查田亩两件大事,推行起来顺畅了许多。
    以至现在,清茶田亩在江西郡铺开的同时,南方其他郡也在陆续展开。
    谷瓫
    最终,赵延洵还是对谢孝方食言了。
    他答应过谢孝方,办完江西的差事就准其告老,可眼下他又让其主持南方田亩清查。
    五郡的田亩清查,其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以至于赵延洵都有些不好意思。
    实话实说,这种波及面广,涉及利益深的改革,还就得谢孝方这种老臣来办。
    只可惜,这样的老臣太少了。
    相比之下,主持中原田亩清查的王庭鹤,他的运气就要好出许多。
    鉴于他年事已高,清查田亩让其形容憔悴,赵延洵才没给他加担子。
    换句话说,谢孝方是吃了“年轻”的亏。
    当然了,要把手里的差事办完,这两位怎么也得熬到明年去。
    “粮食转运干系重大,经过京畿、河西、陇右最后才到北地,此四郡都司要派兵护送,枢密院也要详加安排!”赵延洵目光扫向了陈安明。
    “微臣领旨!”
    大规模军事调动,是由兵部进行安排发令,这种护送任务则是由枢密院负责。
    “王谦望的事,如今查得如何了?”赵延洵又问道。
    具体查得如何,赵延洵当然知道,大理寺今天早上才送了奏报。
    之所以问出来,是赵延洵相让其他人了解。
    这个问题,只能由大理寺卿严培基回答。
    “禀皇上,王谦望逼反百姓一案,如今已基本查明情况……”
    紧接着严培基就详细讲述起来,听得现场众人皱眉不已。
    “都听到了吧?饱读圣贤书的知府,为了捞好处逼反了百姓,这样的人便是处以极刑,也难抵消他的罪过!”
    “如今王谦望被查,可我大晋上下那么多官员,其中还有多少王谦望?又有多少是谁的学生?又有哪些是谁的乡党?”
    后面这段话,完全是对现场高官的质问。
    站起身来,赵延洵走向大殿中央,语气不善说道:“成阁老,王谦望是你举荐,朕罚了你的俸禄……你可服气?”
    听到这话,成文光连忙答道:“微臣心服口服!”
    赵延洵接着说道:“这是头一次,朕可以从轻处罚,但若有下次……朕必严惩!”
    只听成文光答道:“是,微臣往后,必万加小心!”
    两人一唱一和,让殿内众人明白了内涵。
    这时赵延洵又说道:“殿内诸位,都是朝中砥柱,要以王谦望之事为戒,各人的学生同年乡党,各人要好生约束,莫要再给朕找麻烦!”
    众臣皆不答话,只因他们不知该如何作答。
    返回龙椅的路上,赵延洵突然问道:“王谦望之罪,大理寺如何判决?”
    这事自然也是议过,只听严培基答道:“禀皇上,拟判其斩立决!”
    赵延洵却问道:“斩立决?是不是太便宜他了?”
    “请皇上示下!”严培基连忙说道。
    赵延洵当即道:“当众凌迟,以儆效尤!”
    用凌迟之刑,老实说把现场众人吓到了。
    在刑不上大夫的时代,砍头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凌迟无疑很难让人接受。
    大家都是做官的,又怎愿有被凌迟的可能,所以出于本能就想反对。
    当然了,本能也仅仅是本能,面对赵延洵这位皇帝,他们有话也只能憋在心里。
    左右望了一眼,严培基便答道:“臣领旨!”
    有了他做总结,其他人即便有意见,也没了说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