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会见

      乾安门外,御阶之下,一众国子监学子们,已在随行礼官安排下站定。
    此刻他们虽都低着头,但却忍不住偷偷打量前方宫门,随即就会引来礼官呵斥。
    “殿下驾到,跪迎!”
    听到礼官高声提醒,在场众人纷纷跪地,而后向宫门内行大礼。
    “臣等叩见殿下!”
    走到宫门处,看着前方一众学子,赵延洵面带微笑,说道:“请起!”
    众人纷纷起身,但这时却不敢东张西望,只因前面站的是雍王。
    赵延洵的赫赫凶名,他们在京城内待了这么久,感受是最为深刻的。
    在这样一位杀伐果断的君王面前,无人敢有半点儿放肆。
    见到眼前这百多号人,一时间让王庭鹤心思有了转变。
    这世上确实不缺当官的人,赵延洵本次授官如此多人,下次还可以这么干。
    反对朝廷的官员,无论罢官下狱还是砍头,都很快会被这些新人顶替,外加赵延洵手下无敌强兵,这天下确实乱步起来。
    此刻,赵延洵已开始对学子们讲话。
    先是夸他们忠于朝廷,然后说这样的忠正之士必须要得到重用,所以决定向他们授予官职,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上,为朝廷做出更大的功绩。
    “诸位,眼下天降灾祸,万民处于水火,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
    手指众人,赵延洵越发郑重道:“孤很相信,你们之中……定会出万世流放的名臣,贤臣!”
    在场众人,多为二十多岁青年,如今正是干劲十足的年纪。
    听了赵延洵的热血演讲,他们心中都慷慨激昂起来,并在心中立下了建功立业的决心。
    赵延洵虽是造反上位,但他表现出的强力手腕,却让众人相信他将会是一位伟大君王。
    想起太宗一朝那些直到现在,仍熠熠生辉的贤臣名臣,现场众人又岂能不心驰神往。
    “殿下万岁!”
    “殿下万岁!”
    当赵延洵讲话结束,现场响起了热烈的呼喊声。
    但喊着喊着,口号是就变了味儿,最终成了“皇上万岁”。
    随时随地,这些人都想着劝进,大家太需要一位皇帝。
    面对这些呼喊,赵延洵并未出言制止,而是把现场交给了两位阁臣,他本人则转身进了乾安门。
    “肃静……肃静!”
    在礼官再三呵斥下,这些青年官员终于安静下来,一个个目光都聚集到了御阶上。
    “那位可是首辅王阁老,旁边那位……好像是……”
    “那是陆阁老!”
    “陆阁老?原来是他,他不是被革……原来如此!”
    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两位阁臣已交换了意见。
    只听陆朝文说道:“诸位,接下来你们去吏部,等会儿本官会对你们考较一番,然后再定授官之事!”
    实际上,这一条是赵延洵临时加的,为的就是替陆朝文造势立威。
    当两位阁臣离开后,礼官便引导在场众人,徐徐往宫门外走去,六部位于皇宫外。
    这些人虽离开了,但赵延洵的事情却没结束。
    只休闲了十几分钟,他又接见了两位官员。
    黄远清和余承尧,是理政学堂第一批学子中的佼佼者。
    他二人在地方衙门干得很出色,后来赵延洵起兵靖难,他二人负责后勤转运任务,非常圆满完成了长史司的调度方案,保证了整个大军的粮草供应。
    今天他俩出现乾安殿,是来汇报在中原调粮情况。
    如今秋收完成,粮食虽多却分布不均,需要调集粮食赈济。
    各地清剿丧尸的军队,也需调粮供给军需,他两人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多。
    听完这二人的禀告,赵延洵不由笑道:“有你们办差,孤很放心……”
    “你们职在户部,现挂主事之衔,如今可升为郎中,以便往后办差!”
    他俩只是挂职在户部,却基本不归户部管理,而是直接奉赵延洵之命行事。
    这样的官员,只要往后不出差错,位列中枢基本不成问题。
    “多谢殿下!”
    看向前方两位年轻官员,赵延洵示意他二人起身,然后说道:“眼下最紧的事有两件,一是把粮食分到各处,二是把南方粮食运到中原!”
    “黄远清负责前一件,余承尧就领第二件!”
    分配粮食到各地去,虽然事务繁琐但却简单,而从南方把粮食收上来,就得跟地方势力斗智斗勇。
    可以说,赵延洵把难差交给余承尧,显然更认可他的能力。
    “臣领命!”
    点了点头,赵延洵接着说道:“你们难得回来一趟,孤就不多留你们了,回去和家人团聚吧!”
    “谢殿下,臣等告退!”
    二人行礼之后,慢慢退出了大殿。
    直到出了乾安门,他二人表情才轻松起来。
    只听余承尧叹息道:“多日奔走在外,母亲虽已到京,却未能见上一面……真是不孝啊!”
    虽是在自责,但仍无法掩盖,他脸上额意气风发。
    如今简在帝心,日后必当青云直上,他又如何能不高兴呢!
    可一旁的黄远清,此刻一言不发,神色间带有难色。
    “远清,你怎会如此模样?莫非遇到了什么难处?”
    作为好朋友,余承尧自然要关怀一二。
    可这时,黄远清停下了脚步,让余承尧只能跟着停下。
    在他二人身后,高大的皇帝巍峨耸立,阳光照耀下反射出金光。
    “半个月前,你往河东郡送粮,死了三百多民夫,是不是?”
    余承尧万万没想到,黄远清会在此时此地,把这样的事拿出来说。
    “你什么意思?”
    “我问你是不是?”
    沉默几息后,余承尧神色凝重道:“是……但那没办法,以后我再跟你细说!”
    无论怎么说,这样的事都不光彩,所以余承尧不想多说,为了压下此事他费了不少功夫。
    但黄远清却不打算放过,接着追问道:“什么叫没办法?”
    这一刻,即便关系再好,余承尧心中也燃起怒火。
    “为殿下之大业,死再多人都可以,做大事有牺牲不是很正常?”余承尧低声吼道。
    谁知黄远清冷笑道:“为了殿下大业?我看是为了你自己的功绩吧?”
    “你竟如此看我?”余承尧难以置信问道。
    “暴雨时你要运粮,怪物横行之处你要运粮,人力不足时你要运粮……都是因为你不恤下属,才会死那么多人!”
    黄远清能指责这些,说明他本人兼顾了这些方面,且一样按时完成了任务。
    对此,余承尧是知晓的,所以面对黄远清的指责,他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紧接着,黄远清又问道:“如你所说,这些人是为殿下大业而死,可为何……他们死了你未禀告殿下?”
    “之前在陇右转运粮食,供应军需,我就听说了一些事,那时我还不信你是如此冷酷无情之人!”
    “如今看来……”
    黄远清本想说出肺腑之言,但他和余承尧终究是至交,所以他还是给余承尧留了面子。
    “往后,你好自为之吧!”
    言罢,黄远清越过余承尧,径直往宫门外走了去。
    原地,余承尧神色变幻不停,最终他松开了攥紧的拳头。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看向黄远清远去的背影,余承尧喃喃道:“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即便是殿下知晓,定也不会因些许贱民,似你这般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