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迟了

      “皇上,该进药了!”
    看着陈长河递来的汤药,赵永铖闭上眼睛微微摇头。
    “先放着!”
    “是!”
    “告诉告诉辑事监的人,好好查查幕后主使!”
    “是!”
    这位上奏的御史,只是被退出来试探风声的,处置了他并未解决根源问题。
    背后那些鼓动的人,才是真正需要敲打的。
    一但迁都朝廷便失了大义,威权下滑,到时候必受制于地方。
    皇权威严扫地,那些士绅就可以胡作非为,甚至肆意妄为了。
    “还有,再派出些人到江南,把原先那批撤换回来!”
    宫里在各地都派了太监,负责监军和监督税收,当然也有负责情报收集的。
    要把这些人换了,对太监系统来说亦是大换血,这让陈长河一时间愣住了。
    “是!”
    “好了,去安排吧!”
    “是!”
    把这些事安排下去,赵永铖心里松了口气,也想着能够歇一歇。
    他也只能管管眼前的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儿孙的事还是得儿孙去做。
    闭上眼睛,赵永铖脑中浮现的,是自己稀里糊涂的一生。
    从先帝手中接过的江山,被二十多年弄得千疮百孔,如今更是社稷不稳,天下不安。
    每每想起这些,赵永铖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禀告皇上,端妃娘娘在外求见!”
    好不容易休息一会儿,这个时候又被打扰,皇帝心情自然不爽。
    但来的人是端妃,却让他生不出太多怨气。
    “让她进来吧!”
    一阵脚步声后,却见端妃出现在大殿内。
    没等端妃开口,只听赵永铖问道:“佛经念得如何了?”
    之前皇帝就说过,自己驾崩之后,就由端妃出家为自己守灵,这样可以保全她。
    这个时候问佛经念得如何,就是要提醒端妃,别忘了答应自己的事。
    但今天端妃要说的,恰恰就和皇帝的心思相悖。
    端妃确实答应了皇帝的提议,可如今情况已经变了,那怕是违背皇帝的心意,她也要为自己儿子争好处。
    走上近前,端妃看了一眼旁边摆放着的药碗,随即怒视周遭侍奉的太监,呵斥道:“你们这些混账,怎么不伺候皇上服药?”
    听到这话,一众太监都低下了头,这个时候可没人敢和端妃顶嘴。
    见端妃未曾回话,赵永铖虽然不爽,但也说不出太多重话,只得转过身面向卧榻里面。
    眼见皇帝如此,端妃心里就有数了,紧接着继续发怒道:“笨手笨脚的奴婢,全都该杖毙才对!”
    说完这话,端妃直接坐到了榻边,然后小心端起了药碗。
    “皇上,该吃药还得吃药,臣妾来喂您!”
    赵永铖没有说话,他在想端妃所来究竟为了何事。
    “皇上,您若不喝,臣妾岂能心安!”
    三劝两劝,端妃总算把赵永铖劝了过来,拿着小勺子一口一口喂上了药。
    被端妃服侍着喝药,赵永铖平静问道:“你说说你,读了这么久的佛经,为何还有如此怒气?”
    “皇上,臣妾什么性子,您还不知道?”
    “朕当然知道,可如今毕竟年纪大了,性子也该收敛一些了,免得被人看了笑话!”
    “有皇上在,岂敢有人笑话臣妾!”
    “可朕终有撒手的那天!”
    二人相互打着机锋,说到最后竟相顾无言。
    精舍之内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听赵永铖道:“妙音,朕给你的安排,才是最好的归属,你怎么就不听话!”
    说到最后,赵永铖甚至用手拍打起床榻,显然对端妃是爱恨交加。
    端妃连忙放下药碗,替赵永铖抚着胸膛,连忙道:“皇上切莫伤了身子!”
    “臣妾此来,是有事情向皇上陈奏!”
    好一会儿后,皇帝才逐渐恢复平静,闭着眼睛问道:“说吧!”
    “烦请皇上,让这些奴婢都退出去,臣妾要单独向皇上陈奏!”
    皇帝没有表态,精舍内安静了好一会儿,才听皇帝冷声道:“都听到了?”
    “是!”
    于是殿内伺候的几十名宫女太监,此刻全部都退出了大殿。
    皇帝依旧闭着眼睛,等待着端妃开口说话。
    再度将药碗端起,端妃才开口道:“皇上,臣妾派去陇右的人,回来了!”
    仅这一句话,就让皇帝睁开了眼睛。
    但他没有多问,眼中精光徐徐散去,等待着端妃继续说。
    “洵儿,还活着!”
    赵永铖才平静下的心,立马由被激起了千层浪,甚至真个人都撑着坐了起来。
    “你说什么?”
    眼眶冒出泪花,端妃忍着哭腔道:“洵儿他还活着!”
    消息得到确认,赵永铖先是欣喜,然后便觉五味杂陈。
    “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啊!”
    仅说了这一句,皇帝就没其他说的,端妃只得递话道:“皇上,既然洵儿还活着,臣妾的意思是,能否派人将他接回……”
    “尊我大晋祖制,父死子继……”
    不得不说,端妃这番话已经僭越。
    皇帝本人还活着,就直接说父死子继的事,为了儿子能回来当太子,端妃已经不管不顾了。
    但皇帝也没追究的意思,而是叹了口气说道:“迟了,一切都迟了!”
    “大晋江山,不是儿戏,朕是父亲,更是皇帝!”
    端妃的话很直白,却没想到皇帝更直白。
    权力都已经放出去,整个江山差不多都交了出去,此刻又岂能因为一个儿子,就把之前全部安排推倒。
    真要是这样做了,且不说赵延洵登上帝位之后能不能坐稳,此时更换储君可能朝廷就先乱了。
    如今内忧外患,又岂能做此不智之举。
    赵永铖还没昏聩到这个地步,儿子女人都不是最重要的,江山社稷才是第一位。
    “皇上……”
    “不要再说了!”
    一时间,大殿内又陷入沉寂,只余铜壶滴漏的声音。
    “朕可以派人,把洵儿接回来!”
    端妃放下药碗,从榻上起了身,躬身拜道:“既然皇上心意已决,便不必接洵儿回来了,他在陇右过得很好,此刻接他回来未必是福!”
    “今日之事,今日之言,皇上就当没听过,臣妾也全都没说过!”
    “让他就做个藩王吧,至少能有一世富贵,而不会有杀身之祸!”
    “臣妾也会尊皇上旨意,出家当姑子去,不会给皇上添麻烦的!”
    端妃话说完了,直接跪倒在地上,等待着皇帝圣谕。
    “你能这样想,甚好,甚好!”
    “回去吧,洵儿会有一世富贵,你也会平安无事!”
    “是!”
    再向皇帝叩头后,端妃徐徐退出了大殿,只听得身后传来一声长叹。
    但是此刻的端妃,却并未如皇帝所想那般,扔到了心里的一切想法。
    “我儿兵强马壮,结果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