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西昌招生办学

      “不是,这招学徒我没意见。我就和您说一点,这悟性好的没个几年功天,他也上不了灶台。我看还是招熟手好,误不了事。”
    他说对的骆涛又何尝不想,但现实这个行不通。
    招学徒办班,骆涛早就有这个想法。
    西昌楼现在扩张太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不敢太过超员,二个就是没有后续的人才储备。
    老是靠着临时性挖人,这可不是长久发展的办法。
    现在是国字号当家的时代,西昌楼的工资和福利也只能吸引一些缺钱的师傅。
    像那些衣食无忧的后厨师傅,人家根本就不拿正眼瞧儿,因为西昌楼是私,他们工作的是公,国字号能保证他们旱涝保收。
    西昌楼工资看着拿的高,但没有长期保障,说不好哪一天就黄了,苦的还是打工人。
    基于这个时代原因,骆涛都必须要培养一支属于西昌楼的厨师团队。
    “前几年不求他们能上灶台,只要基本功扎实就行,其它的可以慢慢的来。
    明年我们西昌楼就要在海甸区开分店,店面都已经准备到位,现在就差后厨人员。……”
    骆涛苦口婆心的跟他诉苦,也是变相地向他施压。
    “您招到人再说吧!”他也是知道骆涛有很大的野心,不管怎么说他都会帮骆涛的。
    “嗯,这也不是让您一个人教,店里其他师傅也要教,我还会从外面请几位大师傅来。您就负责管教监督就行。”
    骆涛是不可能让这位爷儿累着,无非就是找他去震一下场子,也好让那些学徒知道,他们在这儿是能学到真本事。
    “您看着安排吧!没别的事儿,我就回了。”
    金爷这口语真地道,回就回了,绝不说颠了。
    “我让乐子送您回去。”
    “还是让这小子跟着您干事吧!回见嘞您。”
    送走金爷,骆涛就让徐乐准备招生事宜。
    转过天,霍大佬也没说去看西昌酒厂的事。
    第三天,他们离京倒是知会了一声,骆涛也去了机场相送。
    他们都纷纷邀请骆涛去香江或者是濠江做客。
    这下看来他们都基本上了解了骆涛背靠着参天大树。
    这架京城飞往羊城白云机场的大飞机上。
    “这个骆涛真是深藏不露,年纪轻轻就懂的藏锋养性,这内地真藏龙卧虎,不可小觑啊!”
    “陈生说的有道理,内地这几年的发展,我们都是参与其中,也都各自深有体会。我想只要思路还打开一点,我相信未来绝对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包老先生迷着眼浅谈他对内地的看法,他来内地很多次,这几年来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的,同时给他的感觉就是震撼。
    “包先生,说的我很是认同。”霍大佬就说了这么一句,就没再接着往下谈。
    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认同。
    何特首一直都在半养神半认真听他们谈事。自从老爷子走了之后,他不得不认真慎重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虽说老爷子已经给铺好了,但还要看他们这些后辈怎么做。尤其他这个何家以后的代言人,两江之地的豪族商贾都在盯着他。
    他这次北上,不光为了参加84国庆阅兵,更重要的是来求经问道,同时也在考察内地的发展,借此来坚定他父亲留给他的信念。
    在他心里总体上是非常满意,而且还意外发现了一个他特别感兴趣的人。
    这次北上之旅,也算满载而归。
    舱室里他们虽然都在高谈阔论,但没有一个人谈及自己在内地的投资。
    秋风吹起,那树叶就显地特别脆,轻轻拂过,就能掠落一地。
    百花小院的书房骆涛可是火气冲天,对着站在一边的徐乐就是一顿训。
    “乐子,就招几个学徒这事儿你都办不好,你说你小子还能干什么?”
    “哥,这事儿可真不怪我。”他一脸的委屈。
    “没把事办好,怎么就不怪你了。三天了就有两个人来报名,你看看那年龄,那是来工作,还是来养老的。”
    他低着头也不说话了,前天那两个人让他办的是冒失了,看着也不大,一问都五十多了。
    “说说怎么就招不到人了,咱们这儿能学本事,一月还有十五块钱拿,这好事儿哪找去。”
    是不好找,但也招不到人,在里面肯定有问题了。
    “您说的都没问题,就是后面的出师后要在西昌干满五年才能离开,好多人都说我们这是万恶的资本家,人家一看就没兴趣了。”
    听徐乐这么一说,骆涛心想现在人就是太迂腐了。
    好嘛,我这免费教还给工资,要不让他们效力几年,他们一出去就跟自己对着干。这是闲的没事,培养对手呐。
    “这哪跟哪啊!我认为这一条非常正确。再说了干这五年又不是不给开工资,矫情。”
    骆涛也是看清了这四九城内,这帮高贵的主儿。
    “对了,你就没有去远点的地方贴招工启示。”
    “去了,没几个人打电话过来。”
    这事儿想的倒是挺好,现实中没想到居然受阻了,给钱都不要。
    “城里没有,那就去乡下,我就不信这好事儿没人看的上。”
    他站了起来,催促徐乐找几个人满京城,城内乡下收刮厨艺神童。
    这开班教学肯定要找年轻点的,脑子活学的也快,就算不是这块料,也不耽误他们未来的路。
    就这档子事又过两天,终于招齐了十五个学徒。
    平均年龄十五岁,最大的一位18岁,最小的一位才十三岁,十三男二女。
    “您叫什么名字啊?”骆涛问他们中那个最小的小女孩。
    黑瘦,脸色有点发黄,这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啊!
    “我们村人都叫我二妮。”她有点害怕,说话的声音像蚊虫。
    “那您姓什么?”
    “我……”她紧张的捏着那发皱的厚衣的衣角,看着远处的一位员工。
    骆涛招手让那个女员工过来,“您认识她。”
    “是的,骆先生。我们一个村的。”她见骆涛脸色凝重,回答问题非常小心。
    【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