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就在一片兵荒马乱时,深宫的最深处,那个最安静的地方传出了消息:太后薨。
    第三十四章
    大年三十,一年最喜庆的夜里,太后去了,而太子被下毒。所有人都没了过节的兴致,而感到毛骨悚然,甚至于开始怀疑这两件事的关联。
    但太后确实是寿终正寝走得安详,没有一点中毒的迹象。前半夜格外的精神,也更像是回光返照。
    然而这两件事总像是有诡秘的关联,此来更需加紧破案,严防死守。如果为太后发丧,势必人员混乱,难以清查。于是皇帝下旨,太后的死讯暂且隐而不发,增派人手搜查,所有人非有令不得随意走动。
    皇宫里快翻了个底朝天,查出了许多辛秘与禁物,然而偏偏没有毒害太子的确凿证据。伺候太子的宫人都被押着,复述太子一日里从早到晚去了何处,吃过什么;早午晚各用了什么菜,吃了几口,都要一一地记下来。
    收效甚微,但必须继续。太子贴身的宫女思索一阵,说道:夜里去了太后宫里,吃过一口松子酥
    她们已被查问了许久,尚且不知太后仙逝的消息。但审问的人却知道,他听得太后二字,睡意立时消散了,问道:你再说一遍?
    宫女不知何处说错了话,只道:太后叫太子过去,请太子吃了点心。
    审问的人急道:大声点,再说详细些。
    宫女想了想,道:大约在亥时,太后请太子去,不过闲聊了几句。太后请太子吃点心,浣芳姑姑端来的,太子只拣了一块松子酥,吃了一口,出门便丢了。
    皇宫被查了个彻底,除了刚刚过世的太后的宫里。
    此处非同寻常,不比别处,底下的人不敢轻举妄动,赶忙上报皇帝。于是皇帝亲往,扣住小厨房的所有人,却不见那个端糕点的宫女。
    这个浣芳是太后心腹,伺候太后已有许多年,到了年纪也没有出宫去。外头的宫人说,浣芳姑姑要亲自为太后整理遗容,此刻还在内室,没有出来。
    负责搜查的大太监看向皇帝,皇帝只一点头,那太监就说:进。
    门一打开,赫然便见这宫女挂在梁上,已然自尽了。在场的人皆是心里一沉,真相已然呼之欲出了。
    太后静静地躺在床上,面色蜡黄,了无生气。搜了房里,却也不见剩余的点心。那大太监问太子的贴身宫女:太子把那块点心丢在何处了?
    大致就在此处顺着宫女所指方向,果然在枯草堆里找出半块松子酥。
    你可看清楚了?确是这块?
    奴婢确认。宫女说,太子喜爱吃这点心,错不了的。
    于是太医拈了一点碎屑品尝,又叫人抱来一只狗,喂了它小半块点心。
    毒是放得狠,点心都变了味。那只狗吃过不多久便倒在地上,哀哀叫着,口吐白沫。
    小厨房的人跪在地上,涕泗横流,一个一个只哭叫道:都是她一个人做的!我们全都不知情啊!
    她做的?她做了什么,你怎么知道?那大太监问。
    必然是浣芳毒害太子,已经畏罪自杀了啊!
    哦?大太监笑道,你倒是清楚。许是浣芳感念太后恩德,便陪太后去了,你正有了个栽赃的好借口。
    那人吓得屁滚尿流,拼命磕头:公公,公公,冤枉啊!您明察!
    大太监不理他,转而又向方才门外的一群宫女太监道:你们呢?一群大活人在这儿,怎么就看不住一个浣芳?别想着装傻,她要是真凶,你们全都是共犯。
    一群人惊慌失措,然而皇帝尚在,场面就极为压抑。一个小太监欲言又止,查案的李公公点了他说:你有什么话,说。
    那小太监爬到他脚下,结结巴巴地说:太,太后,奴婢听到是太后,太后叫浣芳姑姑
    皇帝极阴沉的脸色又沉了一分。那大太监犹疑不决,向皇帝投去目光。
    所有人屏息凝神,只听皇帝轻声说: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诬陷太后。
    那小太监哭喊着辩解,但皇帝不再看他,转身离去了。于是就这样结了案,是太后身边的浣芳姑姑借机毒害太子。并没有说什么幕后主使,也没有说缘由,也没有人说她怎样就知道太后恰好要在这一日请太子。有人说是浣芳从前与赵贵妃有不和,但不过都是捕风捉影的猜想罢了。
    严清鹤清晨醒来便听说宫里出了事情。虽说事情尚未公之于众,然而他们消息毕竟灵通,多少已有耳闻。然而毕竟又是模糊的消息,只听什么投毒案、太医奔走一夜,甚至于准备丧事,还是一位大人物。
    严清鹤吓得浑身发凉,但静下心想想,要是皇帝出事了,不可能这样平静;何况这样的小道消息总是越传越夸张,越传越骇人。然而他又实在静不下来,他一坐下来就要胡思乱想,一想就要想到最坏的地方。
    人们没心思认真过年了,都在议论纷纷。就算他管住自己的心,他管不住别人的嘴,人常常觉得流言比理智还更可信些。
    那些可怕的想法只是模糊地闪现,他从不敢认真地想什么万一、如果。他只是不停地想,他应当见到皇帝,这样他才能够安心。当然并不是因为害怕出了大事天下生乱他不能答应皇帝,但如果皇帝有个三长两短,他却是全天下最悲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