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

      男主他人老 作者:黍宁

    分卷阅读95

    我们的世界女子也可以上学。”

    提起国家的义务教育王韫其实很自豪,纵使有很多弊端,但它的优点也不可否认。

    王韫补充道,“不止是女子,每个孩子都了法律规定的年龄都要去上学,必须要学习九年。”

    荀桢对王韫的话十分感兴趣,他好奇道,“若是贫苦百姓呢?也须得学习九年时间?”

    王韫:“不能一概而论吧,在这段时间不必交束脩,学费由国家承担,但其他花销也是由家庭承担。”

    荀桢皱眉,“数年时间,对于贫苦人家而言花销怕是庞大,纵有国家承担学费相必也艰难。”

    王韫点头,“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挺不平衡的。”王韫抬手摸了摸鼻子,“具体情况我也不知晓,但我知道在我所不知道的地方,一定有很多家庭或许是因为观念太落后,或许是因为实在太贫穷,无法支撑他们的子女读完九年的义务教育。”

    “但总归是在慢慢发展嘛。”她笑道,“大部分父母还是会把孩子送去学堂的,主要是在我们这里情况比较特殊。”

    “即使是酒楼的店小二,当然我们不叫店小二,我们叫服务员,即使是去做一名服务人员也有专门的学问,需要人去学习。”

    王韫思索了一会儿,耐心地解释道,“比起你们那里我们更重视……嗯国民教育……你们有院试、乡试什么的,我们也有考试,只是叫中考,高考,和你们那儿考试相差有些大。”

    “一个小孩六岁开始上学,上六年的小学,三年的初中。初中和小学的九年便是我刚刚和你说的义务教育,学费是由国家承担,可以拿到初中的文化凭证。

    “到初三时,需要参加考试,考到高中。三年的高中学习,再参加一次举国的大考试,称为高考,这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考试,也是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鲤鱼跃龙门之时。和你们那里的科举有些类似。”

    荀桢奇道,“高考之后呢?”

    王韫道:“接着便是大学,参加高考是便为了考取大学,大学也分为本科和专科,在世人看来本科要比专科好一些,实际也是考得高一些的考上本科,考得差一些的会去专科,专科学习的是技术。”

    荀桢本就聪明,虽然有些地方听得不甚明了,但联系王韫上下文,也猜得八九不离十。

    “大学也分等级,有一本二本和三本之别,在大学的四年生活中,学生可以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大概就像唐代的专科教育吧,国子监所属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等,专门学习,我们大致也是如此。”

    “大学结束后,学生有的会继续考试学习,也有人去找营生和活计。”

    “而在人寻找活计的时候文凭就格外重要了,个人能力固然重要,只是人的文凭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人的活计,有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之分。”

    “当然,”王韫笑道,“真正求学的人少,功利性的多。”她坦然承认道,“我也是如此。”

    荀桢闻言,轻笑,“即使在我们家乡,世人也俱以科甲为正道,有志于学皆是异路罢了。”

    王韫就像是中年买醉的大叔,沧桑地叹了口气,对着荀桢大倒高三学子的苦水,“我们是不得不学,若是不学,文凭太低,将来难保不会被人轻视,不论父母老师或是亲戚什么的总是格外关心你的学业。”想到春节时候七大姑八大姨的问题,王韫一阵头疼。她高三不必担心什么催婚不催婚的,问她的也只有考得怎么样,想考什么大学,每每此时王韫就闷头剥糖纸吃糖,时不时应一声。

    荀桢见了她垂头丧气的模样,哑然失笑道,“实不相瞒,我同……王娘子……你处境相仿。”

    “嗯?”王韫闻言,抬起一张脸好奇地看向荀桢。

    听着王韫唠家常似的抱怨,荀桢也放松下来,难得吐露自己的烦恼,“自小我便听从家父教诲,到了年纪便在族学听从先生教诲,父母师长无不希望我有朝一日能蟾宫折桂、雁塔提名。”

    看来不论古今中外要学习的青少年的烦恼都是类似的。

    “你喜欢这种生活吗?”

    荀桢收敛了笑意,轻轻皱了皱眉,正色道,“正日埋头苦读我也厌烦,但我心中自有信念支持我上下求索。”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更,榜单字数要求(微笑)

    年轻的先生性格和老年先生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

    老年的先生为王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王韫给年轻的先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2333

    哈哈先生第一次见王韫是比王韫小一岁的弟弟,再见到王韫就能当王韫爷爷了,心疼先生一秒。

    然后我知道,看这文的也有高三的妹子,快高考啦,要好好学习,小说什么的等考完可以再看。

    第65章 承诺

    “什么信念?”

    荀桢柔和的眉眼突然凛然而坚定了起来, 此刻的少年宛如利刃出鞘, 锋芒毕露, 凛然而不可直视。

    他缓缓道, “在我的家乡……虽是太平盛世, 但歌舞升平的皮相下暗潮汹涌。”他垂下眼睫, 便如同剑入了鞘, 温柔无害, 他似有些不好意思,“我虽不才,却也存着一副革新旧制的心思。”

    王韫哑口无言。

    “我朝曾有一位王爷, 他本是章台走马的纨绔子弟,据闻一日得仙人点化,自此浪子回头, 发愤图强, 辅佐幼帝,革新旧制。”

    少年理想太宏大, 她的理想就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荀桢的理想是改革国家的鸿鹄之志, 王韫除了敬佩也有点出戏, 就像是有人在你面前突然和你说他要为我国的复兴而读书一样。

    有梦想总归是好的,但虽然不争气也不能对他人的理想评头论足,对此,王韫真诚道,“我相信你总有一日能做到的。”

    “你很敬佩那王爷吗?”

    出乎意料地是荀桢竟然摇了摇头, “不,他许是怕趟了王荆公的路子,大多都浅尝辄止,虽使朝政风气焕然一新,但沉疴犹在,未触及根本,实则留下了许多顽疾。在他去世后,上下大乱,许多措令半途而止,各地官员阴奉阳违,借此牟利。”

    “等等?”王韫打断了荀桢的话,愕然道,“小王爷?王荆公?王荆公不是王安石吗?你不是晋朝的吗?”

    分卷阅读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