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帝侧女史官 作者:东君做主

    分卷阅读91

    国主此时已经是寰朝的郑国公了。

    国主已无复辟之心,他这个做臣子的瞎忙活个什么劲?而且使者明里暗里把郑国公的处境跟他说了,让他明白郑国公很有可能因为他丢了性命,而现在郑国公吃好喝好住好,也就是国主变国公而已,而且郑国公本来就对国事不感兴趣,现在更能一门心思的进行诗词创作了。

    卢林大哭一场,降了。

    第56章 第56章 春闱

    开了春,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各路举子齐集京师,因为一年一度的会试即将举行。寰朝初立,帝求贤若渴,因此每年都会开科取士。

    这次开考之前,帝下了道诏令,严禁官员向主考官推荐学生。

    以往朝廷的高官都会在开考前向主考官推荐学生,最后主考官手上都会有一长串被推荐学生的名单,这样一来寒门子弟就更容易被官宦子弟挤掉。这种现象从前朝一直持续到本朝,帝有感寒门子弟出头太难,便下了这道诏令。前两年帝忙着平定内忧外患,便没有对科举进行改革,现在南边基本平定,帝也把精力放到了选拔人才上。

    春闱尚未举行,却有一帮书生击了登闻鼓,帝在寰朝建立之初就于阙门前立了登闻鼓,百姓若有冤屈可以击鼓直达天听。

    帝召见了这帮书生,确实是一帮,因为一共竟有三十六人。

    听了他们的申诉帝才知道这三十六名书生竟原来是南吴亡国前周煌录取的那批进士,可怜他们还没被南吴重用,南吴就灭亡了,国土归了寰朝,他们现在成了寰朝人。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登第但没想到他们还未从金榜题名的喜悦中走出国家竟然易主了,那他们这些南吴进士是要在寰朝再进行一次科举吗?这些个进士认为,寰朝既然接收了南吴的大部分朝臣,那也不能不管他们这些寒窗苦读考取功名的书生,他们只是还没来得及被封官,所以请求寰朝录用他们。

    周煌录取的进士,源流看着面前这三十六位既痛于国亡又悲于己运的江南进士,思虑半晌,措大录取的自然都是些穷措大,但却当即下了这样的口谕——南吴录取的最后一批进士总计三十六名不用再进行此次春闱,但必须参加后面的覆试。

    这三十六名进士听了后都谢了恩欢欢喜喜的回去了,寰帝虽然没有说立即录用,还要进行覆试,但毕竟不必跟那些寰朝举子们一起去考第一轮了,而且他们虽然要求寰朝直接录用他们但心中并无半点把握寰帝肯定能直接录用他们,而且有可能面临的局面就是寰帝直接摘了他们在南吴时期取得的功名,所以现在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陛下,本朝科举不是没有覆试的吗?”南吴进士们退出去后司马抚儿问道。

    “之前是没有,但今年要加上覆试,不过只需世禄之家的子弟参加覆试,寒门子弟不需要。”

    区别对待?本来世禄之家的子弟总是会有些便利的,主考官不看僧面看佛面,总是会多少优待些那些家世显赫的世家子弟,但若是这道诏令一下,“那对世禄之家的子弟岂不是很不公平?”

    “若有真才实学又何惧覆试,世禄之家的子弟享受的特权太多了,科举本就是给寒门子弟机会的,若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用人脉权势挤掉了无权无势但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那就是朝廷的损失了,现在朝廷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

    “那那些南吴的进士呢,应该也有寒门子弟,怎么倒要他们全部参加覆试了?”

    “措大录用的还不都是些穷措大,都已经免了他们初试,若真有真才实学,那就跟此次科举过了初试的世家子弟们一起参加覆试好了。”

    怎么又是措大,还穷措大,帝又损人,司马抚儿不爽,“陛下既然这么不屑郑国公录取的进士倒还不如直接摘了他们进士头衔让他们重考呢。”

    “穷措大也不容易,”源流笑道,“给他们一点甜头就开开心心的了,让他们直接覆试免得他们瞎嚷嚷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他们在南吴能考中进士自然是有些才学的,郑国公虽然治国无方,但也重视人才,不会乱录取那些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所以陛下就是直接录用他们也不为过。”

    “符不符合我朝的标准覆试就知道,我朝可不想用一些啥用没有的酸文人。”

    酸文人?司马抚儿笑道:“陛下这是在酸文人吧。”

    源流瞥她一眼,继续写诏书,司马抚儿朝他写的诏书看去,“今年增加覆试的事您现在就要下诏吗?”

    “不急,等他们考完再下诏。”

    “那三十六名进士这一去反正也就都知道了。”

    “知道归知道,但不用急着下诏,等他们考完再说。”

    科举顺利举行,这一科共录取了进士科十二人,诸科二十四人,不过名单刚公布,阙门前的登闻鼓便又被击响。

    这次击鼓的是几名没被录取的考生,为首的叫做瞿廉,他们状告这次的主考官翰林学士韩方取舍不公。

    源流就此事征询了翰林学士孔智,孔智言道此事确实已在考生中议论纷纷了。

    源流下令贡院将落榜的人造册上报,并重新委派多名翰林学士批阅这批考生的试卷,最后从这落榜的三百二十人中又挑选了一百八十人,并下旨让这一百八十人与已经录取的进士科十二人,诸科二十四人以及南吴录取的最后三十六名进士共同参加覆试,并正式规定科举从此次开始增加覆试。

    源流亲自为此次覆试出题,并亲自去讲武池批阅试卷。

    “抚儿,你看看这两份。”源流递给司马抚儿两份考卷,帝这次竟然将这二百五十二份试卷全部拿来自行批阅了,还分给了她几十份,让她协助批阅。

    司马抚儿接过帝递给她的这两份试卷,一份竟然是那个带头击登闻鼓状告学士韩方取舍不公的瞿廉,看其考卷倒是思路清晰文采飞扬字迹秀美。再看另一份,涂涂抹抹歪歪斜斜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看署名,印象中好像是初试被录取的一名进士。

    “怎样?”

    司马抚儿郑重道:“这位瞿姓考生还是很有叫屈的资本的。”

    “另一名呢?”

    司马抚儿眨眨眼睛,“臣分辨能力差,字儿辨认不清楚,陛下您看着办吧。”

    她将这两份考卷递还给了源流,自己便又拿了一份自己手头的考卷,没想到竟然是窦侃的,在开始录取的进士科十二人中窦侃就名列第一,若搁以前那就是状元了,可惜现在帝加了覆试,最后能排第几还得看帝的。

    司马抚儿仔细看了他的考卷,不禁赞叹祖父还是很有眼光的,徒孙那么多,就相中他了,可惜现在······上次他俩那亲事还没说成窦侃就被帝鼓励得回家

    分卷阅读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