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4

      嫁人就嫁羽林郎 作者:衣青箬

    分卷阅读214

    池之中肯定也有亲友故交之类,到时候西北这边未必不会利用这方面的办法来动摇民心。

    所以夺取抚州城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好在赵瑾之并不打算打持久战,只要能够坚持一个月左右,等朝廷那边反应过来,事情就简单了。

    归根到底,朝廷的反应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会儿赵瑾之既没有在清点物资,也没有跟僚属们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做,而是亲自带着人,去找虞景派驻到这边的探子,尽快将消息传递回去。

    幸运的是,暂时驻守在这里的人是崔寿。此人之前曾经跟清薇一起共事,寻找福王的线索。后来查到万星观之后,他就到这边来了。万星观的人被抓住,他也没有直接离开,而是留在这里,继续观望。

    只是这一出门,却反而先撞到了熟悉的人。

    天亮似乎也助长了一部分人的胆量,已经有抚州的百姓出来打探消息了。看到街上的军队训练有素的走来走去巡查,却并不滋扰百姓,他们都暂且放下了心。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目前看来姓名无碍。

    抚州这座城市非常特殊,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易主的次数简直不可尽数。不是胡人与中原人的争夺,就是中原人自己内部分裂,割据混战。远的不说,就说前朝灭亡之后,大魏立国之前,前后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抚州城却总共换过十几次主人!

    虽然大魏立国之后就安稳下来了,但是从前的故事还一直在百姓们之中口口相传。所以他们才能那么快接受抚州再次易主,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其实上头管事的人是谁,除非嗜杀成性打算屠城,否则跟他们关系不大。

    赵瑾之见状,倒是放松了一些,转头叮嘱下面的人尽快张贴文书告示,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别让百姓们自己猜测,尽量将民心安定下来。这件事之前商量过,但毕竟这一夜太过忙碌,可能目前还未提上日程。

    但立刻有人上前道,“将军有所不知,今日一早就已经写好告示文书,张贴出去了!”

    “哦?”赵瑾之有些惊讶, “是谁负责此事?”

    “这个倒是不知。但属下听闻,有一班士子主动登门帮忙,因此才能进展得如此顺利。”羽林卫之中有一部分子弟出身世家,自然是读书识字的,但要说诗书文采有多好,那就是说笑了。写这种文书,其实也勉强得很。若只是他们自己,这会儿估计还在抓耳挠腮的想词儿吧?

    说曹操,曹操到,前面就有一群人正在沿街张贴告示。赵瑾之见状便道,“过去瞧瞧。”

    结果一过来就看到了两个熟人。

    赵瑜和赵珍也看到了他,那样子似乎有点儿想躲,但是又有点儿激动,因此脸上的表情显得十分矛盾,让赵瑾之又好气又好笑。让人把张贴告示并且宣读的差事交给旁人,他领着二人找了个僻静处,这才能坐下说话。

    “怎么回事?按照行程,你们这会儿应当回京了才是。”赵瑾之道。

    赵瑜道,“本该是如此的,只是我们才从离开西南,就听说这边有战事,同行的还有数位士子,都说我辈读书人该当报效家国,值此危急之际,应该到西北来出一份力。”

    “所以你们就来了?”

    “是啊。”赵瑜有些没底气的应道。虽然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但是面对赵瑾之这位兄长,还是不免有些压力。原本他们带着人主动上门自荐帮忙,就是因为听说冠军侯来了,所以想帮帮忙。但现在却不敢多说了。

    赵瑾之本来想斥责他们胡闹,但转念想想,又觉得他们能想到这些,且不惧危险的赶来,这一年出门在外没有白费,心里倒生出了几分感叹。果然雏鸟离巢之后,才会成长得更快。看两人如今的精气神,已经与之前在京城时大不相同了。这一番历练,对他们应该很有好处。

    只是三叔若是知道此事,恐怕又要不得安宁了。

    不过,若只是来锻炼一番,这样也就足够了,所以赵瑾之道,“要报效家国,不在这一时。秋闱在即,你们该赶回去温书了。莫耽搁了时候。而且我这里还有一件事要你们帮忙。”

    “是什么事?”赵珍问。

    赵瑾之没有斥责的意思,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听到还能帮得上忙,自然更加开心。

    待得听说是送信回京,便又蔫了。赵瑾之只得将情况简单的说了一下,然后道,“这可不是普通的书信,关系到我们羽林卫数万大军的生死,也关系到西北这数百万群众的安危,你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人闻言一凛,正色答应了。

    赵瑾之略略思量,没有用普通的书信,而是在生绢上写好信之后,让人缝进二人衣服的内衬之中,丝毫不起眼。然后叮嘱他们回去之后火速离开,否则迟了抚州被围住,再想出去就难了。

    之所以要这样做,也算是赵瑾之为自己加一重保险。毕竟崔寿那里是否值得信任暂且不提,能不能够成功将信息送出去也很难说。毕竟他来西北的时间不短,肯定已经被人注意到了。

    而将生绢书信缝进衣服里,也避免被同行之人发现,同时若是路上遇到意外,也不会暴露。再者生绢和纸不一样,就算打湿了也不会损坏,只怕上面的字会被洗掉。不过好在赵瑜和赵珍也知道一点情况,这书信只是作为佐证而已。

    让人将他们送走之后,赵瑾之才前去拜访崔寿。

    其实崔寿已经察觉到了西北的不对劲。毕竟他的本职工作,就是从各种细节之中推断真相,所以虽然这件事被掩饰得很好,但还是让他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只是目前还没有什么进展而已。听到赵瑾之将真相和盘托出,不由十分震惊。但结合他自己发现的内容,两相印证,他立刻相信了赵瑾之的话。

    “真是荒谬!青天白日,我大魏的土地上,竟有此等事发生,真是令人发指!冠军侯放心,我这就上书陛下,将此间之事一一分说清楚,请朝廷派人增援。”他对赵瑾之道。

    赵瑾之则提议道,“此事事关重大,恐怕要请崔大人亲自回京一趟,面陈陛下了。”

    否则光是书信,许多细节说不清楚,容易造成误会。再说这件事交给其他人,也实在让人难以放心,万一走漏消息……

    崔寿想到这里,郑重的点头道,“既如此,下官就跑一趟。”

    完成了这件事之后,赵瑾之才投入到抚州的治理之中去,务求在消息传出去,整个西北动起来之前,勉强将这里的人心稳住。否则打起仗来若是这些百姓在背后哗变,那他们就半分胜算都没有了。

    当年高祖皇帝一日连下十余城,不就是因为城内的百姓们都盼着魏军,甚至半夜偷偷来替他们开城门?

    西北虽然地广人稀

    分卷阅读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