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五章:惊蛰三候,春雷乍鸣(一)

      魏无忌腆笑着脸,道:“洛王,近来六国之中,只魏国不曾与秦国相亲,你意下如何?”
    洛王叶摸着长须,回道:“本王不如何,你又当如何,教本王的外孙子出兵来洛国吗?”
    魏无忌:......这洛王怎的过了数十载,仍这般顽皮。
    只是在望见洛王叶那等神秘莫测的神色,魏无忌忽然悟了。以为秦洛有亲,可不付任何努力,便能下洛国之城,简直是异想天开。
    遂起身拱手一礼,道:“洛王,方才是无忌无状了。还请见谅。”后者只是摸着长须,摇头晃脑的,并不搭话。
    魏无忌又道:“洛王可知,你们当初亲近,前两年又对你们兵刃相向的赵国,如今确已事秦矣,赵王盍凶暴乖张,六亲不认。
    此人洛王亦是十分熟识的,不知洛、赵将来是否还能再亲近?
    当初赵王盍出兵洛国之际,屡次皆以大王作威胁,暗中来人劫持,每回都以洛王赔了城池,向对方致了歉,方才作罢。
    上回乃是小帅来得及时,方才免洛国一难。
    见下乖张的赵国,已经献出河间一带土地臣事秦国。
    若是洛王不愿与秦相亲,或许济民秦王会亲来洛国了,届时便是黑骑压境,直下云中、九原,亦会驱使距离洛国最近的赵国出兵洛国。
    易水、长城届时便不会再归洛国所有,不知洛王届时当如何应对?”
    “秦济民那小子,倒是比他君父更有几分手段,”洛王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又接着说道:“无忌小子一席话,倒教本王豁然开朗。
    我洛国如同蛮貊之徒,处于这落后偏远之地? 洛国的人即便长成大人? 亦如同婴孩般无知,我洛国既无良教? 今得遇明主遣了贵人教诲。洛叶铭感五内。
    洛国愿如同其他几国一般? 臣事秦国,献出恒山脚下五座城池。”
    魏无忌复又深深一躬? “洛王高义。”
    ......
    秦王济民二十一年季春惊蛰之日。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三候指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田地里的都已进入了春耕。惊蛰的到来?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 冬眠的各种动物,此时过冬的虫子后代亦要开始繁衍。
    惊蛰还有一件伴随而来的是,春雷乍动,紧接着便是雨水席卷而来? 淅沥沥的冲洗着蛰伏了一个冬日的老树新芽? 使得万物焕然一新。
    又是一个惊雷响起,床榻上的老者,立时起身,坐直了身子,无需旁人相扶? 径直来到窗边,望着窗外雨打风吹? 时有惊雷,偶有雨水飘在身上? 老者全然不在意。
    却将身后伺候的宫人,惊个半死? 尤其是惊雷之后? 还有闪电? 亮如白昼的那一瞬间,宫人甚至瞧见了韩王代嘴角,带着诡异的笑容。
    自打惊蛰始,韩王代的身子便一日好过一日。
    医者断定,此乃回光返照。
    曾有朝臣隐晦提及,意在定下韩国后继之人,可是韩王代却故作不知。
    每每午夜梦回,他人好梦正酣之际,韩王代近乎彻夜未眠,翌日精神却好得出奇,着实不像一位古来稀的老人,倒似年轻的毛头小子。
    不过明眼人都瞧得出来,韩王代的身子,已经是强弩之末。回光之术,大罗神仙亦是无力回天,精神再强,已到了最后。
    早早盼着继位的韩王的宗室子弟,无一日不在摩拳擦掌,待那一日的到临,然他们还未等到韩王代去的那一日,却等来了另一条噩耗。
    比惊蛰的春雷,更骇人。
    更教人坐卧不安。
    此时的宗室子弟,都顾不上继任韩王这位了。皆想在如何在接下来的局面之中,保存己身。
    话说去岁五国皆亲秦,独余魏国,独树一帜。
    那魏王假仗着胜赵一战,自觉可与秦国匹敌,自是不愿臣事秦国,许是年轻气也盛,秦王济民令秦国上将军冷小帅再征魏国。
    且同时,受到魏国蒙蔽的齐国,深受其害的赵国,以及间接受到波及的洛国,还有相距甚远的楚国,皆有出兵。
    魏王假一朝兵败,先前的志得意满,瞬间击个破碎,只得将魏国的部份土地,献与秦国,这才免于一难。
    冷小帅在转道回秦之际,又向韩国突发奇兵,韩国被找了个措手不及,韩王代对此只是摆摆手,与魏国一样,献上了韩国的土地:南阳。
    秦济民遣了内史腾,前往南阳做了那南阳假守。
    ......
    次年,也就是秦王济民二十二年。
    南阳假守内史腾接到王命,忽然爆起,进攻韩国,韩国未有防备,教暗中筹划了一载的内史腾等人,一举攻入韩国新郑,且掳了韩王代。
    值得一提的是,韩王代并未有任何的挣扎,似是早有预料一般。由着内史腾捉了他进咸阳,在见到那位,比之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秦济民时,韩王代忽然笑了。
    他道:“果然是少年英雄,无怪乎我等不如。”
    秦济民并无虐待俘虏的下场,只是接受了韩王代的降书,便将人圈在咸阳。
    因他记得当初自家娘亲洛惜贤卜算之后,言六国反复的一段话,其君父秦昭世便说道,若是将来遇得俘虏,将其放归封地,无异于放虎归山矣。
    是以,秦济民拒绝了将韩王代归韩地,他道:“若是将来韩王仍愿意归故土,济民愿送你归去,只是如今初收韩地,民心恐不稳矣。”
    韩王代知自己愿为儿孙做的最后一件事,都成了幻想,遂低下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头颅,至此后韩王便不复存焉。
    秦济民接收了韩地之后,于韩地建置颍川郡。自此韩国灭亡也。
    其间有件值得一提的事,魏无忌手刃了韩愍,声言为当初护佑之人琴十一偿命。事后便声称余愿已了,甘守武信君五城邑。
    按理说秦国灭了韩国,其他几国当有相救之意,然无一例外,无一人来援救也。
    除却眼下的赵国,其他几国有能力者,皆瞧不上一直复辟古礼的韩王代,只觉此人着实骄傲,与他们格格不相融。
    在听闻此人死于咸阳之际,甚至有拍掌之辈。
    可悲亦可叹呐。
    而腾不出手的赵国,眼下亦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