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于是不少人上门求方,想要做出这样的水泥路。
    晏卿眼睛一转,立刻打起了卖水泥方子的主意。
    只是还没等他付诸行动,宫里头就来了一队传旨的太监。
    前头先天花乱坠的夸了一通,最后才说到重点,让他把这个方子献上去。小太监怕晏卿听不懂,还专门提醒了一句,不要私下卖给别人。
    文帝是找人实验了这个水泥之后,发现确实成本不高,又看到外头不少人打算修水泥路,一个生财计划就浮现他脑海里。
    何不开设水泥厂,一边供朝廷耗用,一边卖与他人赚钱生利?
    上回那个琉璃就是顶好的生财之道,可惜他知道的时候慢了一步,晏卿已经把方子卖的满大街都是了。朝廷还得要脸面,总干不出让所有人都不许生产琉璃,只能购买朝廷出产的事来。
    因此这回,文帝一发现这里面有利可图,立刻派人来传旨了。可不能让晏卿再把这方子卖的满大街都是。
    没办法,朝廷也穷啊,国库空虚,当皇帝的还得考虑生财之道。
    晏卿啧啧两声,皇帝还真抠门,几句嘉奖就把他这方子要了去,这买卖倒是一本万利。
    虽然心下腹诽,但晏卿还是乖乖把方子献了上去。
    不过文帝也没有真的脸皮这么厚,还干不出来分文不出直接要走的事。
    之所以没有在要方子的同时嘉奖晏卿,是因为那样太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这不符合朝廷的行事作风,所以朝廷自有一套流程,晏卿先“自愿”献了方子,然后龙颜大悦,再赐下嘉奖。
    所以方子献上去没几天,朝廷的嘉奖就下来了,照例是先夸了一遍,然后才说到重点,赏黄金千两,又赐下各种物件若干。
    其他东西只能当个摆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用途,晏卿也不在意,注意力放到了黄金千两上。
    按照现在的比例,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这一千两黄金也就是一万两白银。
    不多,但也不算少了,总比分文不取就征走的强。
    啧!他对皇帝的期望太低了,以至于对方一万两“买”走他的方子,他竟然还生出了些超出预期的喜悦来。
    京城里的勋贵们,在晏卿这里弄不到水泥,一问才知,原来是把方子献给了皇上。
    这下众人失望不已,任何东西但凡成了御用之物,那等闲是用不了。但不曾想,没过几天就听说朝廷开设了水泥坊,开始售卖水泥。价格还不高,一两银可以买上十石。
    这点钱在那些勋贵之家完全不值一提,但是修建出的水泥路却是如今最体面和排场的事。世家贵族最重的便是这脸面,因此水便如同当初的琉璃镜和烟花一样,又成了时下最热门的东西。
    水泥坊门口每天排队的人,能绕京城几圈!
    用的多了,又有人发现,这水泥不仅仅可以用来修路,还有许多其他妙用。
    “前几日杨二爷邀人欣赏他刚砌的花坛。”
    “怪了,只听过请人赏花的,还是头一回听说请人赏花坛的。这花坛有什么可赏的?”
    “你不知道,他那个花坛是用水泥砌的,用石砖做底,上面抹了一层水泥,建出来的花坛干净又好看。”
    “你这已经是过时的消息了,今天严三爷让人砌了一道水泥墙,那墙上抹了一层水泥后,雨水就渗不进去了,还挡风保暖,好处极多!”
    “不止呢,严三爷还准备在房子上抹水泥,建个水泥放呢!”
    “我还听说有人把家里的水塘都换成水泥做底了。说是用水泥砌底后,水池清澈见底,半点不混。”
    “还有用水泥抹台阶的。”
    ……
    总之,水泥被京城的权贵们玩出了花,他们能把水泥用到各种各样的地方。根本不用晏卿提点。
    与此同时,溱王领了修建驰道的差事,为了让父皇看到这个水泥的作用有多大,他紧赶慢赶,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修完了一段路。
    驰道修完那天,皇帝悄悄乘坐马车出城,亲自感受了一下这个水泥路的好处。
    果然如同之前溱王说的那样,半点都不颠簸,而且马车的速度快了不少。
    可以想象,若是全国各地都修建这样的路,那与各地官署往来消息会更加快捷,朝廷与各地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各地方之间的交流也会随之增加。
    有许多的事情都是来往不便、消息传递迟缓造成的,但如果交通变得便利了呢?
    一瞬间,文帝已经想到了这个水泥将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第19章 在古代刷淘宝19
    今日适逢大朝,晏卿打着哈欠掩藏在百官之中,偷偷打盹。
    昨日忘了今天要上朝,陪老夫人母亲打麻将玩的太晚,所以今日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晏卿正睡意朦胧时,冷不丁的被点了名,吓得他一个激灵,立刻清醒了。
    “林郎中资历尚浅,接任工部左侍郎一职实在不妥。臣推举右侍郎孔孝先接任此职。”
    “皇上三思,林郎中不堪重用,但孔孝先接任左侍郎也不太妥当,臣推举大理寺少卿元大人。”
    “皇上,臣推荐都水清吏司郎中赵大人。”
    “皇上,臣亦推荐赵大人!”
    ……
    晏卿听明白了,原来是要讨论工部左侍郎的人选。
    开春之后,原先的工部尚书因为年老致仕,这尚书一位便空了下来。不过这个尚书之位早就定了是溱王梁祐溱的,所以溱王很顺利的接任了尚书之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