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外物种种何足凭

      湛蓝色的冰层当中,无数冰灵蚕遵循灵魂的指引,怀揣着让自己生命本质得到升华的梦想,来到了林照身前。
    原本以为眼前的血肉张口就能食之,不想现实是如此冷酷,刚触碰到对方,自身的一切便化作了对方的资粮。
    随着成千上万条冰灵蚕死去,林照周围也产生了一层冰灵蚕的“生命怨念”。
    每个血肉生灵,本质上必然存在生命印记。
    虽然冰灵蚕在林照眼前毫无反抗之力,但是临死前的种种惊惧、憎恨等等负面情绪,依旧会残存下来,这便是所谓的“生命怨念”。
    “生命怨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自然消散。
    但是短期内若有大批生灵死去,这些“生命怨念”就会汇集起来,纠缠成一团,从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些影响。
    若是死去的都是同一类生物,“生命怨念”的威力会增大许多。
    故而随着死去的冰灵蚕越来越多,靠近林照的冰灵蚕都受到了“生命怨念”的影响,逐渐产生了本能般的惧怕,绝大部分都不敢再靠近林照。
    对如今的林照而言,本质上就是以自己为饵,引诱猎物前来扑食。
    见猎物有了警惕心,不再上钩,林照顿时感觉不妙。
    以自己现在的状况,除去强横的神识外,再无其它手段,如何破局,便成了最大难题。
    神识笼罩在自己右掌掌心,元灵洞天中的一切都清晰传入脑海之中。
    在此前的变动中,元灵洞天内天地元气又一次枯竭。
    如今的元灵洞天看似在自己手掌之中,本质上依旧处于另外一方空间。
    可糟糕的是,也不知出了何等变故,“元灵珠”现在转化天地元气的速度慢如蜗牛。
    按照这个速度,若是将天地元气统统从洞天中抽出,用来恢复自身伤势,怕是至少需要上百年时光才能复原。
    肉身不能复原,体内气脉和窍穴就处于残破状态,即便周围有天地灵气,也无法吸收入体。
    各方典籍中都认为“肉身乃是渡世宝筏”,此刻林照才真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针对现在的处境,林照脑海中不断思索出一个个方案,深入推演后又被其放弃,如同一个超级计算机一般。
    两日过去,林照终于想到一个可行方案,虽然见效速度慢一些,但已经是来回推演后,唯一可行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核心乃是一门神识秘法,名为“惑神乱心诀”,来自中洲神霄宗道法殿。
    “惑神乱心诀”中有“神识攻击”以及“祸乱心神”两篇法门,本身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东西。
    不过林照脑海中记忆的神识秘法可不仅仅这一个,包括当年南灵别院太笃真人赐予的神识秘法在内,这样的神识秘法林照有四五门。
    林照准备以“惑神乱心诀”为核心,参考吸收其它的神识秘法,参研创新,推演出一门新的神识秘法。
    时间一天天过去,林照如同一个残尸,被包裹在冰层中一动不动,而在其脑海深处,却灵感交织,推衍着神识秘法的种种可能。
    偶尔有个别冰灵蚕控制不住心中的贪欲,蠕动到林照身前,想狠狠地咬上一口,但每次都会化作一抹幽蓝。
    吸收了上万只冰灵蚕生命精华,林照身上的伤势有所恢复,身体上的血肉似乎充盈了一些,但想要彻底恢复肉身,这些还远远不够。
    肉身越强,受创后恢复起来就越发艰难,除非敞开量的供给天地灵药或者灵丹。
    林照的储物法戒中倒是有不少灵药,甚至还有贤淑真人给予的上品灵丹。
    但是在挪动元灵洞天之前,由于害怕储物法戒受损,所以就将其全部放在了元灵洞天之内。
    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诸般外物,终究不过是梦幻泡影,直到生死攸关之时,原来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去。
    外物不足恃,翻覆百年间。
    唯有万卷书,可以解我颜。
    脑海之中,林照突然明悟了这几句话的真意。
    虽然外有寒冰千层,倾覆其躯;内则肉身受损,生死存亡于一瞬。
    但心灵深处,却再次有所触动,心境再次有所提升,道心更加活泼自在。
    身在尘世,就不存在了尽尘缘一说,总有诸般因果产生,只要道心自在,明镜不染尘埃,大道便可期许。
    湛蓝色的冰层映射着遥远的太阳光芒,黑暗与光明不断交替,让这片虚空更加显得幽深神秘。
    时空变换,万般皆易。
    古昆界之上的冥冥宇空当中,一方无垠天地镇压在无量世界中心,信息映射在十方诸天。
    故而三千世界中流传着那方天地的种种传说,以及相关道统。
    这方天地的名号在无量世界永恒流传,那便是“洪荒世界”。
    此刻在洪荒世界,太清仙境大赤天,一位白发银髯,面如润玉,身穿八卦仙衣的老者正脚踏虚空,将目光投向天外天的混沌海当中。
    其双目威能内敛,不显于外,但深邃无尽,似乎演化着地火风水,以及无穷大道。
    这老者名号流传于万界诸天,名为“太清道德天尊”,乃是洪荒六圣人之首,又被尊称为“太上道祖”,或“太清圣人”。
    道经有云:
    太上道祖者,得道之大圣,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
    穷手无穷,极乎无极,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
    太清圣人身前有一面水镜,其上混沌海汹涌激荡,每一个浪花,便能毁去一方世界。
    混沌海中间,有两尊高不知几许的先天混沌神魔正在激战,两者身上皆有无数伤痕,身上血液如江河般流淌,一经流出体外,便化为缕缕混沌之气。
    水镜中能清晰看出,两者交战之地已经距离如气泡一般的洪荒世界越来越近。
    洪荒天界仙气翻滚,各处仙山若隐若现,偶尔可见流光经天,攸尓远逝。
    洪荒地仙界,一处青峰孤高凌云,又有灵峰环绕在其周围。
    天地间灵气浓郁,化作层层云雾,不时有灵雨降下,青山翠绿,灵粹簇簇,灵瀑纵横,殿宇楼台点缀在山峦之间,灵禽脆鸣云空之上。
    时有遁光或云团疾驰飞逝,飞行在灵山之间。
    在一处灵山山巅,有两位道人背负双手,站在一块大石之上,静观着山前美景。
    “明真师兄,你真要去下界转生?
    在洪荒转生不是一样吗,又何必去下界,要知道从下界飞升,可是艰难万分!”
    一位面如冠玉,黑须飘逸,浑身清净出尘的清瘦道人,扭头看向身边一位须发皆白的,天人五衰之像隐现的老道人。
    “明华师弟,为兄这一世的修行已然到头了,没有丝毫的突破希望,即便是在洪荒重生也一样。
    若要突破藩篱,就必须大破大立。
    而今杀劫隐现,无论洪荒或者是三千世界,上到大罗金仙,下到元神初成,每个修行之人都躲不过去。
    为兄心意已定,你就莫要劝了!”
    被称作明真的老道人身上虽然衰相隐隐,但眉宇间自有一股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勃然气概。
    “唉,既然如此,师弟也不劝了。
    只是,请恕师弟我多言,你选定的那方世界怕是有些不简单,居宗门得到的消息称,不仅‘七十二下门’当中有修士投身其中,便是‘三十六上宗’当中,也有几位转生去了那里。
    如此,将来怕是竞争激烈啊!”
    明华道人看向明真的目光有些担忧,轻声提醒道。
    “哈哈,如此才好!
    师弟得到的消息还有遗漏,不仅道门一百零八宗有人去了那里,就是北俱芦洲的妖王,以及血海那边,亦有转生和夺舍之举。
    如此才热闹啊,否则师兄我还不选那里呢。
    而且为兄算定在那里会得到一桩大机缘,就是算不出机缘跟脚,真是怪哉!”
    明真道人一脸的无所谓,反而神态飞扬,恣意昂然。
    明华看着自家师兄的样子,好似又想起当年这位师兄傲然登上道门一百零八宗门战榜时的风采。
    古昆界域外虚空,在那处晶黄色的陨星内部,玉明妃神情恹恹,浑身法力耗尽。
    “多...谢...道友,这些...灵晶...还...请...收下,用作...恢复!”
    晶人王那雄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随后见其巨大无比的手掌伸到自己眼前,如小山似的灵晶散发着七彩光芒。
    玉明妃见状,不禁咽了一口口水,怔怔出声,半晌没有反应。
    晶人王伸出另外一只手,又是一把灵晶堆成的小山,伸到了其身前。
    随后,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道友...勿...怪,灵晶...对...我族...亦是...有...着...用处,只...能...拿...出...这些了!”
    玉明妃终于回过声来,思忖了片刻,开口道:“冕下客气了,这些已然足矣。”
    随后晶人王手中的两座灵晶小山化作长河,飞到了其身前消失不见。
    压下心中的惊喜,玉明妃神情平静,开始手握灵晶,恢复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