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为母亲庆生,收什么片酬?(

      沈梦溪当然不是真的来要钱的。
    《即日启程》参加了釜山、东京电影节,卖了点海外版权。
    多少钱呢?
    加一块没到10万!
    就跟你说你,海推公司卖海外版权,真的就是半卖半送。
    当年的《那山那人那狗》日苯发行权卖了多少?
    3万块,人民币!
    后来,海推干脆不做生意了,每年办“北京放映”,请来非洲、南美、东欧一些小市场的客人,600美元一部片子…
    是真事!
    官方渠道基本不想着赚钱的…
    至于电视版权、影像版权,加一块没到120万,就算分给梦溪公司也才几十万…
    沈梦溪要的是中影的姿态!
    所以,三爷真挚道歉,沈梦溪反而退了一步…
    这个话题揭过,三爷询问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那本子特悲剧,看不到任何希望,但是奥斯卡就吃这套,我觉得弄几个提名不成问题…”
    “奥斯卡提名?”
    “嗯,”沈梦溪补充:“我们准备从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一路参展,戛纳、多伦多,然后11月上映,瞄准颁奖季…这就是标准的冲奖路线…”
    “冲奖?”
    “韩董,好莱坞主流电影产业分商业片还有冲奖片,商业电影就不用多说了,冲奖类型,你要从一开始就打造声势…”
    沈梦溪科普了一下颁奖季,然后有点遗憾表示“当年《霸王别姬》就是因为没在颁奖季花一毛钱”…
    三爷咂摸了一下嘴唇,然后问沈梦溪:“那你觉得咱们能拿奥斯卡吗?”
    沈梦溪摇头:“没必要把拿奥斯卡当成目标,把自己的市场守好,发展自己,假以时日,随着国家民族实力更上台阶,中国电影也会自然向外部市场出口,到时候,一堆美国片子来中国参加评选,那才叫电影大国!”
    聊到这,沈梦溪准备告辞。
    事情都办完了…
    三爷忽然问他:“小沈,你对献礼片有什么想法吗?”
    “献礼片?”
    “明年不是建国六十周年嘛…”
    三爷把《建国大业》的事说了一遍…
    《建国大业》是全国政协的一个献礼项目,总局建议韩三爷亲自挂帅担任导演,要知道,此时的韩董已经18年没亲自导演戏了,而且,献礼片他做的多了,哪个也不像是卖钱的作品…
    让他有兴趣的是《十月围城》这样的商业大作。
    沈梦溪提了个建议:“这类献礼片,想要大卖,只能走全明星阵容,效仿二战电影《最长的一日》,得让所有的角色都由明星参演,哪怕就一句台词。”
    “…”
    三爷皱眉…
    倒不是说这方式不好,只是…片酬怎么算?
    沈梦溪不以为然:“都是为祖国母亲庆生,要什么片酬?”
    原时空就这么干的,后来甚至催生了一种制片模式:抓壮丁式主旋律献礼片,这个类型有中国特色…最大的红利是免费的演员!
    《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都照这个模子打造出来的!
    三爷心中一动:“这个可以吗?”
    沈梦溪一脸理所当然:“当然,建国六十周年,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与有荣焉,演员们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能谈艺术,让他们来演献礼片,那是他们的荣幸!”
    “…那你来当导演?”
    沈梦溪立刻换了表情:“我不行…”
    “为什么不行?不是说为祖国母亲庆生吗?”
    “我拍的东西未必能过审…我对果党做了什么,很了解!这么说吧,我认为蒋中正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因为他们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三爷遗憾摇头…
    这牵扯到了对待历史人物的基本认知还有一些实时把控…
    原版《建国大业》,没什么大毛病,除了把蒋中正塑造成了悲情英雄,把建丰同志塑造成了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
    按照某些极端媒体的观点:即便让对岸来拍,最多也就这样了!
    沈梦溪很赞成,屁股坐歪了!
    《建国大业》诶!
    果党为什么失败?
    本质原因是他们跟人民完全对立,而不是什么腐败…
    我党为什么能赢?
    因为我们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但在《建国大业》里,两者形象什么样?
    完全没有人民什么事,建丰同志忙着反腐,中正先生也一心为国…
    我们的领袖们,那形象…
    你稍微分析下,就知道《建国大爷》偏向谁了!
    沈梦溪如果掌镜执导,他能把整个故事立场变换一下…
    但现在不行,因为两岸关系正在稳步发展,我们对和平统一抱有幻想…
    韩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只能这么拍!
    等到《建军大业》、《决胜时刻》,就开始一点点展现果党真实的一面了…
    ……
    “韩董要拍《建国大业》,需要一百几十位明星,你跟李依萍还有蔡衣农联系一下,让他们主动请缨,为手底下艺人争取露脸机会,哪怕没有台词,也要上!”
    从中影出来,沈梦溪立刻叮嘱赵劲松…
    “一百几十位,那得花多少钱?”
    “为祖国母亲庆生,收什么片酬?我跟你说李莲杰、刘得华都会来,而且一毛钱片酬没有!这电影会创造票房奇迹的!这种时候必须要争先,来得迟了,连口汤都喝不上”
    赵劲松震惊了许久,然后赶紧给李依萍打电话…
    沈梦溪所说的‘这种时候必须要争先,来得迟了,连口汤都喝不上!’并不是玩笑话,原时空,周星弛就给《建国大业》的总监制黄建新打了两通电话,还是没捞到角色——因为那时候,《建国大业》已经杀青了!
    打完电话,赵劲松想了想,说道:“献礼片是门好生意,等将来有机会了,我们自己做献礼片!”
    “…到时候再说吧!”
    献礼片,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列宁同志说过一句话‘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电影!’
    这也是我们建国初期,上面把电影看的那么重要的原因——以样板戏的思维指挥电影宣传。
    英雄各种高大全…
    然后被市场教做人了!
    后来,我们才总结出经验,献礼片也应该跟商业类型片的特点相吻合。
    即便如此,能做《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的依然是华夏电影、上影…
    留给民营公司的只有主旋律…
    话说,明年这么好的时机,要不要来一部主旋律试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