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

      实他本想闭门不见客。
    倒不是他想摆架子或者不懂得待客之礼,只是他本就年龄小,加之又病蔫蔫的,匆忙去会客反而叫人给看轻了,不如避而不见。现在看着卢翰礼轻蔑的态度,只觉得是意料之中。
    “以后还请卢知府多多关照,毕竟都在一条船上。”许白听完了卢翰礼的一番应付差事般的寒暄之后,决定还是不能把话说得太轻松。
    吕家这些年没少给卢知府送些好处,而吕谯的事情出来,吕家更是赔进去了周边的三个中等的绸庄。当时卢知府狮子大开口,想要余杭的大绸庄,吕益和罗叔讨价还价总算压了些价钱,但也是相当大的规模了。
    毕竟其他人都是只要了鸡蛋,而卢知府这边却连生蛋的鸡都不放过。
    “话虽如此,但贵府当年的官司也是为父尽心尽力,才能有今日的繁盛。”卢翰礼一点也不是省油的灯。平常人听了许白的话,大抵都会顺着往下说些“以后就互相照顾”之类的话,他倒翻起了旧账来,片刻都不肯低头。
    许白想了想,既然卢翰礼不识趣,只好这边退一步,“当年是吕谯少爷不懂事,您大人有大量。”
    卢翰礼满意了,端起茶杯,一副反客为主的派头,“你家吕谯少爷近来如何?”
    “承蒙关心,在家里修生养性。”许白跟吕谯并不熟,只是长大后被带去吕家本府的时候见到过两次。当时吕谯跟在他娘王氏身边,母子二人见了吕益都仿佛矮了三分似的,低眉顺眼地打招呼,吕谯还要恭敬地说些感激的话。
    卢翰礼叹了口气,似乎想起了什么,亦或者把许白当成了个了解事情经纬的人,自顾自地开始讲起了自己的事,“当年我下手狠了点,没少让他受皮肉之苦。”这话不知是在忏悔,还是在炫耀,许白有些听不出了。
    “但也怪他屡次三番纠缠不休,将人家姑娘家扰得不甚其烦。”卢翰礼又道:“我们当官的要维护秩序,也不能睁眼看富家子弟欺负人不是?”
    “卢少爷有分寸,在下心领。”许白并不太了解吕谯和卢翰礼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是为了个青楼女子争得你死我活。后来吕谯杀了那女子,卢翰礼气愤不过押了吕谯折磨了半个余月。但若卢翰礼心里真挂念那女子的话,此刻却连名字都不说,也是奇怪。
    “在下家中还有些事,就此告辞。”卢翰礼不明不白地丢了句话之后便告辞了,许白起身相送。
    卢翰礼这一趟来访,大抵就是假意问好,实则暗示一番。你们现在还是在我卢家的地盘上,凡事小心。若做得不好了,我整起你们来,只会挂着公事公办的牌子。到时候下手狠了也由不得我,只能怪你们犯了错误。他又是摆架子,又是重谈吕谯的事,也无非是要给个下马威而已。
    这下马威接还是不接?许白犯了愁。若是摆出一副讨好的样子,登门又送礼,不失为一种方法。亦或不接这个招数,送走了人便不相往来。恩威并施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什么时候该讨好,什么时候该施压,什么时候该服软,什么时候该强硬,都是些极难把握的待人之道。
    典籍里的君臣父子,只阐述为官之道,却不教如何识人。话本里的商贾市侩,只描绘街景生活,却不写怎样做事。
    这交往之中的牵牵连连,曲曲绕绕,恐怕只有在跌了一个又一个跟头之后才能渐渐学会。
    长路漫漫,踽踽独行。
    、40 绸庄4官商
    卢翰礼走了之后又来了几名绸庄掌柜的前来议事,汇报了一下各自绸庄的经营状况。之后的几天,陆续有各县的知县派来的人前来拜会,也有远处的绸庄来汇报,但也有绸庄的掌柜没有前来的。
    “没来的估计就是有问题了。”罗叔道:“江陵府、谭州、信州的绸庄,都是规模很大的。此次新掌事前来,他们连个礼都不送,可见其心不诚。”
    “或许是我资历太浅,不足以服众呢?”许白自嘲地笑了笑:“罗叔之前不也是瞧我不上?”
    罗叔一时语塞。
    许白有意时不时地这么提一句,倒不是他心眼小记仇,只是照罗叔那个投机的性格,如果不抓点把柄在手的话,恐怕很难完全服气。但他也无意让罗叔难堪,“既然他们并不主动来,我们便主动去拜会一下。之前说去陈州绸庄的行程取消,直接去江陵府。”
    罗叔有点不同意,“你刚来还没熟悉一下绸庄的运作,便去华中最大的绸庄碰钉子,这样不好吧。”
    “好不好,去了便知。”许白道:“若他们有意要刁难我,要羞辱我,即使我做足了功课,恐怕也难逃一劫。若是叫他们知道我先去小绸庄观摩,而不去大绸庄的话,岂不是更扫了面子?”
    这孩子虽然年龄小,性子却并不软。罗叔有点惊讶,想到之前对话的时候,许白也是有理有据,不卑不亢,顿时有点刮目相看了。
    出发去江陵府之前,许白听了罗叔和江陵府知府派来的人的叙述,了解了一下情况。
    江陵府的绸庄是那一带的纳税大户,其下管理了大大小小近十家绸庄,连知府见了绸庄掌柜陆远山也要避让三分。当年联名提出让绸商供货的十八家绸庄之中,江陵府的绸庄便是首当其冲。
    “陆老爷子是个很有能力的人。”罗叔道。
    陆远山与吕二爷是同窗,后来因为家道中落,便放弃学业,外出谋生。吕二爷知道他有能力,曾想资助他考个进士,但他转而问吕二爷赊了些本钱,开了一间绸庄铺子,做得风生水起。
    绸庄做大,还了吕二爷本钱之后,按理来说便可以独立了,但陆远山念及吕二爷那雪中送炭的恩情,便将绸庄铺子合并在了吕家绸庄下,且年年缴纳一定的利润。
    吕二爷出殡的那天,陆远山不顾年老体衰,不远万里从江陵赶到了都城。看着棺椁出殡,漫天白幡,他面色凝重,久久不语。吕二爷的恩情他已还完,所以自吕益掌事之后,他渐渐不再执掌绸庄,而将经营的事物全部交给了他的大儿子陆成蹊。
    陆成蹊这人,论能力,不及陆老爷子,但也算是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他的方法之一,便是想从吕家独立出去,每年不再缴纳一定的利润。
    “但只要陆老爷子还在世,他就不好明目仗胆这么做。”江陵知府派来的人道。
    “这我倒奇怪了,你们知府不去巴结一下陆成蹊,反而来拜见我这个本家派来的人,是何用意?”许白有些不解。
    江陵府派来的人支支吾吾,他没想到吕家三少爷派来的人问话竟如此直接。
    一般掌事的人都会尽量把话说得婉转些,变相要些好处。但这个小公子,直接掐住了要害问,他只得实话实说:“朝廷每年征丝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