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法名圆真

      “你啊……”
    了然禅师伸手,指了一指了通和尚。
    这个中的心思,让老和尚不禁哑然。
    “真龙之道,亦假、亦真,不到最后登顶九五,谁又明白谁对谁错?”
    老禅师摇头道:“你能有这份心思、见解,就十分难得了,”
    “凡事,勿要急功近利,人这一生,自有高低缓疾,不是人力可以挽回,”
    “老衲的已经九十有八,寿元将近,日后的大慈安寺,还要师弟去支撑!”
    “切莫,再像如今这般,不顾前因后果,妄自而为了,”
    显然,老禅师,对于了通为了佛舍利,自毁前程之事,有些耿耿于怀。
    了通神色肃然,张了张口,道:“师兄……”
    然而,了然却一挥手,止住了通和尚的未说出口的话语。
    “不用多说,你的心思,老衲都明白,都明白,”
    “只希望,你未来不要后悔,”
    “阿弥陀佛,”
    了通双手合十,向老禅师深深行礼,“贫僧,为大慈安寺,无悔,”
    老禅师,皱了皱眉,叹息道:“这个方九儿,是个有大气运的,”
    “就算不是为王前驱的伪龙,也会是个开国元勋,公侯同休有望的前程,”
    “这里面的尺度,由着你去把,”
    “青气秉命,到底不同!”
    了通大和尚,应道:“自当如此,”
    大和尚望向,不远处的荀少彧,眸光略过,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小子,”
    大和尚,想了许久,哑然失笑。
    僧袍一甩,周匝仿佛一丝丝涟漪,似乎一阵清风拂过,随即恢复平静。
    然而,了然与了通的这一番对话,周匝众多僧人,恍如视若无睹,或者说看不见,听不见一般。
    佛经诵读声,不住回响。
    大殿之内,木鱼敲击,沉闷不停。
    …………
    大慈安寺,僧舍,
    荀少彧,摸了摸新鲜出炉的大光头。
    只不过,在光头上面,并没有点出戒疤。
    当日,亦不知这便宜师傅,都对方父说了些什么。
    让得方父,极为痛快的,应允了大和尚要求。成为这位大和尚的,衣钵传人。
    同时,他亦这稀里糊涂,做了这一大寺的沙弥僧。
    而荀少彧,也只能是听之任之的,抱上了大和尚的金大腿。
    “贫僧……”
    他颇为尴尬的,挠了挠光头:“法号,圆真……”
    说实话,这个法号,每一次念诵起来,都会让他个人有种,莫可言喻的羞耻。
    不过,对于荀少彧这个厚脸皮来说。
    这羞耻,来的快,去的同样不慢。
    “不过,能跳出上河村的局限,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幸事,”
    不是荀少彧,狼心狗肺,对方父、乃至于两位兄弟的亲情,都没有丝毫感触。
    实际上,荀少彧的心,纵然是‘冷’了些,亦‘硬’了些。
    但距离真正的铁石心肠,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能做到,完全无视方父与两位兄弟间的感情。
    不过,他要是强行留在上河村,也不过是个累赘。
    无论是对方父,还是对于他本身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须知,数载大旱,早就将上河村,最后一缕元气,给耗竭的一干二净。
    方圆几十里,无论草根、树根,都让灾民们似蝗虫般,吃的干干净净。
    这种情况下,荀少彧要是继续留在,已经生存艰难、日渐难以为继的方家。
    除了让方家的生活,愈发贫苦之外,并没有多大作用。
    还不如,跟着了通大和尚出家。
    那样,方家当时就能省下,一份半大小子的口粮。如此一来,未必不能,让他们阖家,度过这一灾年。
    “上河啊!”
    荀少彧环视了一下,周匝摆放。
    这一间僧舍,看起来极为敞亮,光照很足。
    作为‘圆’字辈的小高僧,在这大慈安寺里,亦是‘叔’一级的人物。走到哪里,都有一大堆的‘师侄’行礼。
    在大慈安寺内,不大不小,亦该是中层档次的僧人。
    所以,荀少彧也就有着一间,单独的僧舍。
    “我这一世,是要聚敛天地气运,修复昆仑石镜,”
    “上河村,不过弹丸之地,要是留在那里,不知何时,才能有机会,去夺取天地大运。”
    当然,荀少彧的真实想法,这些占的分量,亦是不少。
    “而没有气运,就不会炼有源力,亦无法催动石镜,更不会有修复石镜契机。”
    荀少彧一边想着,眉心上那一面石镜,依旧一片平静,波澜不惊,似乎等待下一次的石破天惊。
    “只是凭借,剩余的两滴源力,就是催动了石镜,又能有几分威能,”
    “况且,便宜师傅那里,还有关于石镜修复的线索,这些都是我,志在必得的。”
    那一面石镜,现在虽然平静。
    但荀少彧,可不会忘记,当时初见大和尚的时候,那石镜衍化出的诸多异象。
    “看来,这个契机,还是要落在,便宜师傅的身上,”
    …………
    月色朦胧,斜照院落,
    上河村,里正宅邸,一间内院,明烛燃起。
    王七二束手,盯着眼前烛火,久久没有收回目光。
    “爷,”
    青衣小厮,轻手轻脚,呼唤了一声。
    王七二仿佛未曾听见一般,缓缓伸出食指,放入烛火中烘烤。
    烛火殷红,但王七二仍旧看着这一跟手指,而无动于衷。
    在刹那之间,烛火灯光似乎扭曲了一下,
    王七二眸子回转,撇了一眼,低头的青衫小厮。
    “让你办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他慢悠悠的说着,:“首尾,处理干净了?”
    青衫小厮,道:“爷,小的办事,您放心,”
    “那处废墟老宅,小的已经请人,彻彻底底的清理了几遍,”
    “就是有什么鬼怪,也该魂飞魄了,”
    这话一出,周匝的气氛,愈发阴森冷戾。
    王七二,冷笑道:“那几个死鬼,生前不是老子的对手,死后还想作怪,”
    “早想什么去了,”
    “活该让老子,一辈子玩弄鼓掌之间。”
    这话,让青衫小厮的头,低的愈发的往下了。
    不该听的,绝对不听。
    青衫小厮出身不好,但亦深知,想要活的比他人长久,就不要知道的太多。
    有时候,适当的‘遗忘’,更能让人长命百岁,福泽不浅。
    王七二看了一眼,谨小慎微的青衫小厮,意兴阑珊的道:“村东南的方家,你去处理一下,”
    青衫小厮的身躯,微微颤抖了一下。
    “方姓的力量,在上河已经够强了,不需要再沟连上大慈安寺,破坏平衡,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他说的隐晦,但青衫小厮,也能明白几分。
    王七二本身出自乡中,不是上河村本村的人。
    是恰逢乡中大户们,彼此妥协,才得到的这一位置。
    为了这里正之位,王七二也是付出良多。
    不但亲自动手,将那些障碍,一一铲除干净。接连动手削弱,村中第一大姓,方氏的力量。
    还以联姻的手段,娶了一户上河村富农家的女儿,完全融入了上河村的交际圈子。
    这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连消带打,让王七二将上河村,这几十户,百来口人,牢牢的掌握在手心上。
    “您的意思?”
    青衫小厮不安的咬了咬嘴唇,低声道。
    “嘿嘿!方家的老九,既然拜入了大慈安寺,那这一家,就是个祸害了,”
    王七二顶门之上,赤气隐约躁动,七八道灰蒙气机,紧紧依附在淡红本命之上。
    “想要踩在老子的头上,还差些道行!”
    他冷笑着,那一种冷冽,几乎直透人心。
    “去吧,做的干净利落些,不要留下破绽,”
    “是,”
    小厮一咬牙,应声道。
    望着小厮的背影,王七二一张脸上,那一抹冷意犹存。
    “大师啊,您的心肠,亦也未必是真的慈悲啊!”
    他感受着食指之上,那一丝丝细微的炙烤,脸上浮起一丝诡秘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