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

      纪初霖笑道。
    “前有上官婉儿,后有李清照——嗯——好吧,现在还没有李清照。但上官婉儿却是有的。武则天时期女子都可读书。汴京的女子进学堂有什么问题?”
    “武曌可是前朝。”杨梦笛阴阳怪气地提醒道,在女子入学这件事上,他与别的汴京人想法完全相同。他又问纪初霖千年后难道女子与男子可以一道学习?
    “当然可以。”
    “扰乱纲常。”
    纪初霖也不多言,终究是相差千年的人。可就连最为不羁的杨梦笛也这般认为,他所面对的又岂是一个“难”字能够概括的?
    “这般难,相公为何还要做?”
    “就像冬儿说的,我不准这里开妓.院,难道汴京别的地方就不能开妓.院了?治标不治本,还是得从思想入手。”
    一晃又是半月,始终无人来读书。纪初霖也不心焦,依旧四处物色女先生。
    他终于在汴京寻到了一个曲姓寡妇,从外地远嫁来汴京,相公死后带着女儿艰难度日。品行毫无问题,为周边人交口称赞。
    有了女先生。
    又过了半月,古镜书斋有了第一个女学生。
    李老大的小妹。名字就叫李小妹。
    有了李小妹,古井书斋终于行课。
    后来纪初霖对春和说,大的历史境况无人改得了。历史是汴河,人不过是一颗小石子。一颗小石子改动不了汴河的流向。
    “但即便是激起一朵不起眼的浪花,改变一小股水流的方向。也是一种胜利。”
    春和安静听着,翻着手中的话本。她懂。就像她,也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石子,现在却成了春大掌柜。
    十一月下旬,宫中再度传来消息,令春和于十二月一日进宫。太后身体好转,想听个话本乐乐。宫中着令春和仔细筹备。
    十一月二十九,端州知府包拯入京。
    作为故人,纪初霖与他小聚了一番。
    与包拯小聚后的第二日,纪初霖和杨梦笛对坐,中间是围棋盘。纪初霖率先凑够了五颗处在同一条线上的黑子,乐得手舞足蹈。围棋赢不了杨梦笛,五子棋终是能赢的。
    杨梦笛也不恼。“你昨日见了包希仁。”
    “嗯。”
    “纪雨你可是唯一一个没有给新任权知开封府送礼的人。”
    “我知道。”
    “包希仁没有收任何人的礼物。”
    纪初霖眉梢一扬,他知道。
    第135章 第一三五话
    冬月初一,终于到了去宫中说话的日子。春和身着盛装,被抬入太后住的宫殿。
    一路只觉富丽堂皇中有着庄严肃穆,可进宫门前就来了一个小宦官叮嘱春和一路上切莫胡乱张望。故而春和也未敢多看,只是垂首紧跟。
    进了慈宁殿,宫殿庄严中自带一丝清雅,青石砖路两旁宫女整齐林立,宦官静候在门口,见她来了,宦官躬身进门通报,而后才宣春和进去。
    房中缭绕着香薰,是春和从未嗅过的味道。
    全程未敢抬头,眼角的余光却让她清楚知晓此刻房中有不少贵妇人。能来慈宁宫陪太后听她说一场话,想必其中有不少诰命夫人。
    虽说无数次话,但在这种情境下春和却还是担忧起来,她能听见自己心疯狂跳跃。就连第一次登台说话时,她也未尝体会这般的紧张不安。
    她记得纪初霖曾说,若是害怕,就深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可以缓解紧张。
    可真正能缓解紧张的却是心。
    小春和你要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就像你的为夫我这般,原本我以为我混吃等死就行了,没想到还是做出了一番事业。纪初霖当时对她轻笑,眼中仿佛有无数小星星。
    春和深深吸了一口气,跪下请安。
    “平身,抬起头来。”宦官的声音娇柔仿若女子。
    春和起身,抬头。
    这才有胆子朝周围张望了一眼。
    正面是一张软榻,今晨给叮嘱春和的那个小太监说太后身体不佳,分外虚弱,这才召唤她来说个话。切莫说太后不想听的。
    斜靠在正中央床榻上的面目中带着一丝悲天悯人神色的老妇人就是当今刘太后。屋中的火烧得更烈,她却还是抱着手炉,神情略有些憔悴。
    坐在太后身边软榻上的眼眸傲慢无理的贵夫人自然是韫夫人。只有同太后素日交好的她才有资格坐在太后身边。
    房中还有不少其他贵夫人,有一位甚至是一品诰命夫人。
    夫人中甚至有杨梦笛的娘亲周夫人——她素来聪慧、平日也与韫夫人有极深的往来。春和也知晓,今日韫夫人带周夫人来是为了给自己添麻烦。
    在座的妇人中还有之前见过的景王妃。
    春和听杨梦笛说过这位景王,还有王妃。虽说是皇亲国戚,也贵为开封府尹,但这夫妻二人素来低调行事,景王家中男子与盼盼的事情已是景王这么多年来最大的放肆。
    宦官搬来软垫,以便春和跪着讲故事。
    春和今日说的,是《龙女传》。
    这个故事之前在杨慨生辰时春和说过一次,却没有说完,因为韫夫人心情不佳。
    今儿只有春和,没有琴声做衬,毕竟冬儿因为身份原因连皇家的大门都摸不到。春和用扇子在摆放在面前的小方桌上轻轻一敲。
    故事缓缓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