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我却是不理解杨少爷的苦处。大概是春和见多了因生活困苦而死的人。也或许……如果我是尚书的女儿……那我和相公……”
    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说她不过是个秀才的女儿,配不上退隐三品官的儿子。在闻家村尚好,在李家镇也只是被纪家的仆役在背后说三道四。
    但在这里却是被明着嫌弃。
    杨梦笛看着春和,只是笑道春和这个秀才的女儿倒是比那些富家小姐有趣不少。
    “有趣是没用的,重要的是,配得上。”春和抓紧纪初霖的手,仰头看着她,眼中闪动着最深也最真挚的柔情。“别人说我不好,就是说我相公不好。我受得了别人这样说我,但我受不了他们这般说我相公。我想要配得上。”
    杨梦笛只是看着,坐在一旁,静得像是一尊雕像。
    春和却是轻声询问起他来。
    “我还是不太懂,大约只是见得太少。我不懂做尚书大人的孩子能有什么大不了的苦处,杨少爷你有钱有势,出门前呼后拥,还会写很好的话本。相公当年也有很多苦处,被赶出门,赶去乡下,却依旧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杨少爷,你就真的觉得一切都了无趣味?”
    “本少爷大概缺一个你这样善解人意的娘子。”
    “作为善解人意的娘子的相公。麻烦杨少爷你把这‘女人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的说辞能稍微收敛一下。”
    杨梦笛却又长叹,望着杨慨远去的背影,笑出声来。
    “本少爷家有位也算是聪慧的哥哥,初次科考就能中第,得了个第五十八名,照理说这个名次需要等很久才能等到做官的机会,他却偏偏在当年就去了临安上任。当年的第四名却等了三年才得到做官的机会,还被发配去了山野小县,只因他的爹娘都是山野农夫。”
    “看不出杨少爷还有些志气。”
    “杨商不过说着玩的,纪公子也相信?”杨梦笛倚靠着回廊。“若说这汴京是流金之地,开封府就是豪门王族的家院,本少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尚书的儿子。有权有势的人多了去,没有功名就留任为京官的也不少。豪门望族中又有谁会在乎一个山野农夫的孩子去了个偏远乡下?小娘子问我为何不悦,本少爷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不悦。不过是不快乐。”
    纪初霖懒懒点着头,“杨兄真不愧是宋代的愤世嫉俗者啊!不过我挺喜欢的。”
    他目光定在那位远去的陆大人身上,不自主伸手碰了碰后背。
    杨梦笛微睨了一眼,玩着折扇只是轻笑。
    回到家中两人收到了闻克己的来信。纪初霖见信大惊,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你爹、我岳父,要来了!他会来参加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我真希望我的岳父泰山能考上啊,那不就是范进中举了吗?到那个时候你的为夫我又多了一条大腿可以抱了!”
    第51章 第五十一话
    春日,闻克己背着书箱到了汴京参加科考。
    由于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他自是住在纪初霖家,却也注意避嫌,只在堂屋搭了一个床铺,再度说让春和快些和纪初霖生个孩子。
    “纪慎当年是正三品官,在朝中有不少熟人,若是愿意他们都能提携我那个古怪的女婿,女婿自然会平步青云。女儿你再生不出孩子,连外室都做不了。”
    闻克己偏又严肃起来。
    “在闻家村时为父就觉得你二人之间怪怪的,这几日住下来更觉夜晚你二人分外安静,难道纪少爷不能人道是实话。”
    春和无言,不安地拽着衣角。
    闻克己长叹,说也不知道这个女婿是好还是坏,又问起纪初霖成日在外做何事。
    春和说他去找杨梦笛改话本去了。
    “两位世家公子不读书成日写话本,不成体统。老夫的好女婿!就不知道托纪慎的门路寻一门差事?本朝就算不考取功名凭借推荐也能做官。老夫这女婿,还真是放着便捷的路不走,偏喜欢做些费时费力还不讨好的事。”
    “相公说一开始就走捷径,走到后面就不知该如何前进。相公又说现在商品经济很发达,不做官也能过好日子。我相信他。”
    何况纪初霖就算是玩玩关扑也能赚不少钱,这么久来春和就没见纪初霖输过。
    “奇技淫巧罢了。”
    科考前,寻了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几人出门去城外踏青。
    一个男人坐在城墙根处,那男人浑身褴褛,头发已经打结,浑身上下就找不到一处干净的地方。蹲在墙角啃着旁人施舍的炊饼,手中翻着一本破旧的书。
    闻克己在那个男人面前驻步,却又很快离开。
    纪初霖晃了一眼,面生。可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看闻克己的目光中却带着愤怒和恨意。应该是熟人。
    闻克己却只是背着手大步朝前,始终没有回头。
    纪初霖也懒得管这种闲事。他是出来玩儿的。
    城外已经披上了绿装,在汴河边踏青的人不少,大家携家带口带上食物和水,在城外寻一块地方坐下谈天说笑。其中有不少参加此次科考的学子。他们中不少手握书卷,带着书童,在才绿意初生的郊外看儿童放纸鸢。
    纪初霖见春和喜欢,也买了一个燕子模样的纸鸢陪春和玩儿。
    纪初霖偶尔回头看闻克己,闻克己靠着一棵大柳树翻着手中的书卷,二十多年,这些书卷他早已经滚瓜烂熟。那些与他同龄的老考生也同样对书的滚瓜烂熟,也同样始终不能中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