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珠玉_分节阅读_31

      ?  上回说到黛玉熙玉姐弟随了煦玉一道前往荣府拜访,此番因了林家在京亦有宅邸,遂黛玉素昔不过跟随煦玉前来暂住罢了,先行还道只是两头往来,后来则因煦玉常住荣府,一年到头若非林府有事,素昔亦不着家。而荣府这处姊妹甚多,黛玉便也乐得随了煦玉一道长住荣府,与了府里一干姊妹并了宝玉倒也十分亲厚。
    如今贾母见状,心下倒也十分得意,暗自盘算着将黛玉许与了宝玉的念头,遂待黛玉便也十分亲厚,万般怜爱疼宠,寝食起居均与宝玉一样,迎春三姐妹倒还靠后了。此外宝玉亦与黛玉同行同坐、同息同止,黛玉虽亦有感念之心,然碍于此番不过是随煦玉前往荣府作客,宝玉不过是众表兄弟姊妹中的一个,感情到底难以更进一步。而此番黛玉因了与宝钗同是客居荣府之故,加之与宝玉之情亦并非那般深厚,遂心下便少了许多拈酸吃醋的心思,与了宝钗的关系倒也更为平和些许。
    而熙玉则因了需跟随杜世铭读书,应麟间或指导,更有煦玉从旁亲自敦促,遂不常有闲暇前来荣府作客,寻常只是请安随礼,荣府居半月,又于林府居半月罢了。
    另一边,却说王夫人自黛玉入住荣府之后便暗生警惕,心下对黛玉暗自提防不满。而贾珠则于某次私下与王夫人一道之时,曾对王夫人暗示道:“……如今隔壁林府里正逢热孝,哥儿虽年纪不小,如今也结不了亲;兼了府里老爷又远在南边,想为哥儿安排一门亲事便也鞭长莫及……至于妹妹,即便日后长大了,这亲事大抵亦和咱府里无甚干系……即便是老太太对妹妹疼爱了十分又能如何?便是今后林府里老爷去了,头上到底还有长兄坐镇的不是?……”
    王夫人闻罢这话便也心下明了,只道是这妹妹的婚事,到底还是她家兄长说了算的,老太太即便有甚想法,也越不过兄长去。遂满脸堆笑地点头道:“我的儿,你说的有理。你素日里都与了林府里往来密切,你自是知晓的,妹妹的亲事老太太便是再有主意,亦是做不得主的,但凡头上做长兄的不顺了老太太的意,老太太亦是无法……”
    贾珠又接着道:“由此老太太既疼爱了妹妹,太太何不顺着老太太的心思,亦一并对了林家兄妹好些?如此老太太见了高兴,于太太而言只好不坏……何况太太亦知我与林家关系匪浅,那府里对我有恩,太太便是看在我的面上,亦需好生担待了……而太太若是不喜见到妹妹,我届时便劝哥哥多将妹妹留在林府便是,如此便不怕妹妹会与宝玉生出别事……”说这话之时贾珠则暗忖若非头上老太太坚持,自己又何尝不想将黛玉留在林府,倒也省得整日里提防小人暗算。
    王夫人亦非愚不可及之人,对于己身利益、是非轻重之类倒也知晓得清楚。但凡确知黛玉无碍于自己实现金玉姻缘的预定计划,其余诸事便也无需计较。遂听了这话亦是点头以示明了。
    之后母子二人又谈了些别事,此番则按下不表。
    而待三年丁忧一过,煦玉被朝廷复起,此番擢了詹事府少詹事兼内阁侍读学士。
    于此同时,煦玉收到了林海自扬州寄来的信件,信中只道是煦玉身在京城而自己远在扬州,距离远了便也鞭长莫及,万事难以从心。如今煦玉年纪亦是不小,需尽快将终身大事定下。吩咐曰若是煦玉在京遇见了合适的人家,大可就近与了应麟则谨商议,若是他们亦觉妥帖,大可就此定下,无需再征得他同意。若是能将此间事了,也算是了却了他先母并了自己最大的一桩心愿了。
    而煦玉接信阅罢则久久不言,一旁贾珠见煦玉神色凝重哀戚,忙不迭询问乃是出了何事。煦玉未答,只将手中信纸交与贾珠览视。贾珠阅毕,登时明了。待将信放下,便伸臂揽了煦玉问道:“玉哥,你此番打算如何回复你家老爷?”
    煦玉摇首:“我不知。我只道是若是有甚办法能弥补这一切,便是千难万难我亦愿去尝试,奈何却毫无办法……老爷道是此乃太太最大的心愿,然我却未能遂其所愿,且怕是永远无法令其得偿所愿……”
    贾珠听罢将前额抵在煦玉肩头,低声问道:“玉哥,事到如今,可是后悔与我一道?若是未曾与我海誓山盟,大抵此番你早已是娶妻纳妾,令你家老爷抱上孙子了……”
    煦玉闻言握住贾珠搂在自己身上之手对曰:“何出此言?当初既订前盟,如今便也绝无反悔……只此生未能对爹娘恪尽孝道,便也惟有来世偿还……”
    闻罢这话,贾珠不答,倒是忆起了当初在静王府行令之时煦玉所做那支《寄生草》,方恍悟彼时原已预示了今日之景。
    之后煦玉惟回信搪塞曰目下并未寻得适宜之人,待寻到之后再行去信禀明严君。
    此番且说宁府,贾珍原配俞氏已故,又续娶了尤氏为填房。话说在荣府贾琏娶了熙凤之后,宁府的贾蓉便也娶妻。所娶媳妇秦氏乃是工部营缮郎秦业之养女,秦业因与贾政同属工部,遂素有来往。贾蓉便在贾政的撮合之下取了这营缮郎之女为妻。而这秦氏虽出身不甚尊贵,然生得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且知书识礼、颇有见地,遂颇得贾母青目,道是此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而这秦氏较贾蓉年长,贾珍又是年幼得子,遂与这秦氏年纪相差亦不甚大,加之秦氏擅风情、秉月貌,甫一进这宁府便为贾珍所垂涎。然碍于头上严父辖制,贾珍便也不敢轻举妄动。
    某一日,贾珍正与贾蓉在屋内闲话。此时正值夏季,秦氏沐浴之后便也衣衫单薄地转出了屋。不提防正逢着贾珍在此,秦氏在意外羞赧之余忙不迭转了回去。然这意外的一幕亦是令了贾珍无端地忆起了春宫图上所见的杨妃出浴之景,登时只觉一阵口干舌燥。随后亦是不及多说,匆匆自去。
    自此,贾珍对秦氏的垂涎之心亦涨至了十分,常常地便前往了儿子房中转悠。这秦氏因了贾珍是公公,便也并不回避,由此倒给了贾珍“上下窥探”之机。某一次,贾珍借着酒酣胆肥之际,趁着四下无人,便也闯进秦氏房中,欲迫了那秦氏。然秦氏虽知晓贾珍之意,碍于贾珍乃是自己丈人,若是就此嚷将出去,大家面上俱不好过,遂只得暗中推攘着。正值二人相持不下之时,贾敬碰巧便从屋外路过。秦氏见状,灵机一动,暗地里使力推了贾珍一把,贾珍未防备之下重心不稳,身子一个趔趄,将桌上一瓷瓶撞翻在地摔了个粉碎,正好引来了贾敬的注意。
    贾敬闻声,忙地推门进了屋,见罢屋内二人衣冠不整之状便也了悟。当即大怒,亦不顾自己年高,上前一步往了贾珍身上狠命踹了一脚,斥道:“畜生,跪下!此番竟行出这等伤风败俗、无耻下作之事!”
    一旁贾珍亦不敢分辩反抗,只得依言低头跪了。周遭家人闻罢响动纷纷赶到此处,只见贾敬怒火正盛,命了家人将贾珍押往了祠堂,亦不给吃喝,令其跪在祖宗牌位前好生反省。此事一发闹得大了,贾珍在祠堂跪了两日贾敬仍是不解气不放人,彼时贾敬原配邹氏早已故去,遂整个宁府之中惟他最大,其余小辈皆不敢来劝。尤氏无法,只得一面暗中遣人前往隔壁荣府中禀明贾母为贾珍说情,一面命了贾蓉去他爷爷跟前跪了替他父亲求情。
    此番这事闹得是两府的爷们太太皆知,一时间贾赦贾政领着贾琏贾珠并了内院贾母领着邢王二夫人并了凤姐儿一道赶去了宁府。贾母亲自出面劝说,只道是小孩子犯错,略施惩戒便是,这般没完没了地跪下去,不得把哥儿都逼死了。贾敬虽仍是怒不可遏,只恨不得能抄起棍子一发将不肖之子打死了。然此番见贾母来劝,亦只得说了软话,道是此子行事乃是大逆不道,不可轻饶,定要好生惩戒一番。贾母则道惩处是惩处,然到底下手亦需注意轻重,毕竟珍哥儿乃是你敬老爷唯一的嫡系儿子,若有个不慎,逼出个三长两短的,又当如何是好。之后贾赦贾政亦一并从旁劝解,贾珠贾琏亦随之代兄求情,贾敬见众人皆劝,跟前孙子又跪着代父求情,到底拗不过众人情面,方才同意将了贾珍放出祠堂。
    贾珍两日不得进食,已是憔悴不堪。仍是被勒令跪在众人跟前磕头认错,令他老大个人颜面尽失。贾母见状忙令人带下去歇了,尤氏听罢忙领着家人将贾珍扶进房里,又唤了丫鬟前来洗漱伺候,外间送了饭来。
    然经此教训,加之此后贾敬亦是对贾珍这方盯得紧了,贾珍自是不敢再打秦氏的主意。然从此以后贾珍心下亦生出许多怨怼,对了儿媳妇亦再无好脸色。而贾珍之妻尤氏虽面上不动声色,然心下对了秦氏亦生嫌隙。秦氏自是知晓此理,成日里便活在心惊胆战之中,不多时便也忧虑成疾,病入沉疴了。当然此乃后话,此番按下不表。
    ?
    ☆、第四十八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
    ?  却说那一日,贾珠煦玉一道因事外出,半日后赶回府中,正值晌午时分。彼时珠玉二人正腻于车中一处贴着坐着,马车正待拐进荣府大门,不料从半路上忽地滚出一个蹴鞠,随后又蹿出一个孩子欲将那蹴鞠捡回去。赶车的郑文一见,情急之下只得猛地拉住马,马车亟亟停下,幸而车速不快,方才未撞上那孩子。车厢中的珠玉二人则因停车的惯性而一并倒下,贾珠压在了煦玉的身上,而煦玉的手臂则就势撞在了窗棱之上,当即便疼得发出一声闷哼。
    车旁坐着的润笔闻声忙地开了车门探视珠玉二人情况,而另一边的郑文则怒火冲天地跳下马车,上前一把揪住路中间的小孩大骂:“小杂种,你找死啊!”随即抬手打了小孩两个嘴巴。
    车厢内贾珠忙地坐起身扶起煦玉,随后掀开他的袖子察看他的伤势,只见手臂上已被撞得乌青一片。贾珠见状正待命一旁的润笔叫上郑文回府,先行处理煦玉的伤势。之后却闻见车窗外郑文的怒骂,遂抬头循声向车窗外扫了一眼,只见从街角处奔来一老妇人,正对着郑文再三再四地磕头赔罪。贾珠见罢顿时了悟,这妇人并了这小孩,莫非便是那刘姥姥并了板儿?
    念及于此,贾珠忙地唤了郑文一声,命郑文莫要计较,将那妇人并了孩子领进自己院里,再将周瑞家的叫来。并再次强调莫要纠缠此事,好生将人带来便是,他欲亲自处理此事。随后便命润笔驾车,先回府里。
    却说这妇人并了孩子正是前来荣府打秋风的刘姥姥并板儿。进城之后寻到了荣宁街,来到荣府大门前。见了门前的车马亦不敢招呼,在一旁待了许久,方才蹭到角门边,寻了角门边几个游手好闲之人打听周瑞。那几人打量了她一会,知晓她不过是乡下来的,看她不上,遂诳她到一旁等着,自会见到周瑞家的人出来。刘姥姥听罢无法,只得依言往了墙角下等着。等了半日,板儿亦是待得无聊,便从路边捡来一个蹴鞠自顾自玩着,刘姥姥亦不管他。不料玩着玩着,蹴鞠却脱了手,向路中间滚来,板儿亦随之追了过来。正值这时,贾珠的马车便驶来了。
    此番刘姥姥见板儿差点被马车撞上,早已吓掉半条命。幸而马车速度不快,即时停下。孩子虽无碍,却也着实得罪了大家的老爷们,随后便见郑文怒气冲冲地兴师问罪。刘姥姥只得上前磕头赔罪,心下直悔恨,只道是这秋风还未打着,却将自个儿赔了进去,还不知此番那家老爷将自个儿叫了进去会怎生理论呢。
    而郑文虽为贾珠吩咐不可为难了那妇人并孩子,然心中亦是愤懑难解,遂一路上亦是忿忿然念叨个不住:“真个不长眼的,敢在这荣宁街上乱闯,此处可是你们这等乡下人来的地方?此番竟冲撞了我家大爷的车子,幸而大爷仁慈,方才未加责难,宽恕了你们……”
    刘姥姥一面听着一面点头哈腰地赔了无数礼,郑文将她祖孙二人领至吟风赏月斋的前厅候着,又唤了院门口的一小子前往后街上将那周瑞家的叫来。
    不多时周瑞家的便闻讯而来,周瑞家的尚且不知出了何事,便问郑文道:“是大爷吩咐哥儿将我叫来的,可知是为了什么?”
    郑文道:“我也不知,怕是要周大娘领着那婆子吧。”
    周瑞家的问道:“什么婆子?”
    郑文答:“就是方才在咱府门口,差点撞上了咱大爷马车的那个,好像停车的时候还撞伤了林少爷的手臂,不过大爷不令我们追究……”
    周瑞家的闻言说道:“阿弥陀佛,这祸闯的……此番大爷若是想理论那婆子,又唤了我来作什么?”
    “那我便不知了。”
    前厅里刘姥姥屏气凝神地听着外头郑文与周瑞家的一席谈话,已骇得面无人色,只不知此番自己会被怎样责难。之后便见他二人忽地转进了前厅,郑文对周瑞家的说道:“这便是那婆子。”随后又对刘姥姥没好气地说道:“这是大爷命叫来的周大娘。”
    此番刘姥姥本便是来求见周瑞的,欲通过周瑞面见一番王夫人。遂见了这周瑞家的便如见到救星一般,忙说道:“周嫂子,你好啊!”
    这周瑞家的闻言细细瞧了一回,惊道:“是刘姥姥,你怎来了?!”
    刘姥姥忙赔笑道:“便是特意上城来瞧瞧嫂子你,二来是为请姑太太的安,若是能领我见一见更好……只不料这人还没见到,却出了这事儿,这……”
    周瑞家的听罢便也对刘姥姥的来意猜着几分。
    一旁郑文见这两人原是认识的,忙问周瑞家的道:“这是……”
    周瑞家的答曰:“这姥姥家原是与太太娘家连过宗的,从前是太太常会的,今日也是来给太太请安的。”
    郑文听罢这话方才将神色缓和了几许。
    刘姥姥又问周瑞家的:“周嫂子,这将我叫进来的大爷,不会追究刚才的事吧?嫂子可千万代我求个情啊。”
    周瑞家的说道:“这大爷正是太太的长子,最合老爷太太的意。不过大爷向来仁慈,既然方才并未追究,想来之后也不会为难你们的……”
    此番周瑞家的还未将话说完,便听外头院里小子们一阵乱跑,一面叫道“大爷回来了”。随后便响起一阵脚步声,窸窸窣窣地往了书房中去了。这边郑文听见便也闪身跟了过去。不多时,便见郑文又急匆匆地赶来,对她二人说道“大爷要见你们呢”。她二人听罢忙起身跟了郑文前去。
    郑文将刘姥姥领到贾珠的书房中,刘姥姥乍进了屋里,只见站了满屋子的小子,便觉浑身不自在。低眉顺目地跟着周瑞家的,被领至一矮榻前,用眼角斜觑,只见跟前有两个小子蹲在地上,替跟前的爷们换了锦靴,换上盘珠登云履,心下虽纳闷此处怎的有两位爷,然亦是忙不迭地跪下拜了几拜。
    只听头上一个青年的声音在道:“周大姐,快将人搀其来,不必拜了。”周瑞家的忙将刘姥姥拉起来,刘姥姥方才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来。只见跟前的矮榻之上并肩挨坐着两位冠裳楚楚、神光宝气的俊美青年,右边坐着的那位正伸着右边手臂,细白手臂之上乌青一片,身旁还立着一位小厮帮他执着宽大的云袖。而左手则揽着身边坐着的青年。这坐在左边之人则正为右边受伤的青年涂药并轻轻揉捏按摩手臂。他身旁亦立着几人,手举着各式药膏侍立着。
    随后只听那左边涂药的青年说道:“这姥姥是来咱府里寻人的吧,周姐姐,快介绍介绍。”
    周瑞家的听罢忙答曰:“大爷真是料事如神。这是刘姥姥,当初与了太太家是连了宗的,今日特意进城来给太太请安。”刘姥姥听了这话方才知道这左边的才是大爷。
    贾珠对曰:“原是自家亲戚,原本便该多走动一番的,这久不往来彼此都生疏了……”
    此番贾珠尚未说完,便听门外一小丫头前来道曰“老太太传午饭”,贾珠则道:“去回了老太太,大少爷伤了右手,此番我二人就不过去了,叫人将饭送进来,摆在这屋里。不过莫要说得太严重,以免老太太又忧心。”那小丫头答应着去了。
    随后贾珠又问身旁煦玉道:“玉哥,还疼吗?”
    煦玉笑道:“不疼了,只是使不上力气。有珠儿如此体恤照料,无论何种伤势亦已大愈。”
    贾珠随即说道:“如此这几日便莫要动用右手,也莫要握笔了。”说着又转过头来对着身旁众人打趣道,“大少爷就是金贵了些,此番又不巧伤了右手,万事无能为力,执扇你便多盯着少爷一些,有甚需用笔之处便由你代笔……”
    执扇则贫道:“大爷可是要扇儿代笔?扇儿不会写字,跟鬼画符似的,少爷见了还不拿那砚台砸扇儿……何况扇儿哪及大爷会照顾人,少爷素昔都是大爷亲自照料,碰都不让咱碰一下……”
    此话一出,贾珠便踹了身旁的执扇一脚,笑道:“当心爷我拧烂你那张嘴,平素将你纵的,没规没矩没上没下。少爷没教过你‘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啊?还敢跟你爷我贫嘴……”
    执扇嬉皮笑脸地答道:“少爷教过,不过扇儿愚钝,领悟不到~”
    之后便见几个仆妇手捧大漆捧盒进了屋,在窗边的炕桌上布菜摆饭,随后又有贾母遣来琥珀并了黛玉遣了紫鹃宝玉遣了麝月前来询问煦玉伤势,珠玉二人便答曰不甚严重,令了三人回复曰无需担心。
    贾珠又转向周瑞家的问道:“这姥姥用了早膳没有?”
    刘姥姥听罢忙率先答:“一早就往这里赶咧,哪里还有吃饭的工夫。”
    贾珠闻言便命传了客馔来,摆在旁边屋里,令周瑞家的领了刘姥姥并板儿前往用膳,自己则与煦玉在这屋炕上吃了。
    这边厢周瑞家的领着刘姥姥吃饭,周瑞家的便说道:“姥姥来咱府里,又是拜访太太的,理应领了前往面见太太。只近些年太太亦不大理事,将了府里的一部分管事之权交与了琏二奶奶。正是太太的内侄女,即是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叫凤哥的。此番倒也应去见她一回,不料却撞上了珠大爷……”
    刘姥姥则插言道:“那现在嫂子看我该怎么办是好?”
    周瑞家的道:“我正要说,这珠大爷因是这府里老爷太太的头个儿子,又有功名在身,老爷太太素来很是器重。老爷不大理论俗事,这府里的事无论大小便都寻了珠大爷商量,是府里上下最得势的一人,身上更有不少银子。这府里但凡谋事的人都只管寻了大爷去,便连我女婿如今都在大爷手下当差。此番你既遇上了他,倒是走了好运,平素逢着他外出,想寻他还寻不到。要有什么话不告诉太太,现下告诉他也是一样的……”
    刘姥姥又问:“这珠大爷既有这般能耐,怎的没见大奶奶?你说如今管事的是那二奶奶……”
    周瑞家的则答:“这又是另一码事了,这屋里还没有大奶奶,否则便也轮不到二奶奶当家了。”
    刘姥姥说道:“周嫂子别怪我多嘴,我见大爷身边那少爷穿的也挺光鲜的,那少爷是什么来头?还能让大爷伺候他?”
    周瑞家的则道:“那是咱府里的亲戚,这城里林府的大少爷,是咱府里老太太的外孙子。自林府里老爷太太派了外差,老太太便将这林家兄妹几个一并接来咱府住着。这林大少爷与了珠大爷又是自小一块儿长大的,素日里两人最是亲密。”
    二人正说着,贾珠便唤了周瑞家的前去,吩咐道:“烦请周姐姐前往太太处通报一声,将刘姥姥的情况告知与她,说是此番这刘姥姥我代她招待了,请她莫要费心。”
    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不多时后回来道曰:“太太说知道了,说既是大爷招待了便也再好不过了,全凭大爷处置了。”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罢饭,抹了嘴后拉了板儿进这屋来道谢。只见此番珠玉二人坐在炕上,二人之间隔着个炕桌,煦玉用左手持着调羹,贾珠则端着一碗,拿着自己的箸子亲手喂了煦玉吃菜,喂他一口自己吃一口。
    贾珠见刘姥姥进了屋,便问道:“姥姥可吃好了?”
    刘姥姥忙道谢:“吃好了吃好了。几辈子没吃过这么好的。”说着还打了个响嗝。
    贾珠听罢笑笑,说道:“吃饱了就好。”说罢转头正待再喂煦玉一口,却见煦玉蹙了眉头,便知煦玉心下正嫌刘姥姥粗俗。
    随后周瑞家的便从旁向刘姥姥使那眼色,说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姥姥来了大爷这处,若有话,跟大爷说也是一样的……”
    刘姥姥见状会意,然到底开口求人心下羞赧,遂话未出口便先红了脸,欲说又不欲说。念及今日为何而来,便只得忍耻开口道:“论理今日头回见了大爷,不该说的;只是大老远地奔了你老这儿来,也少不得说了……”又嗫喏着不说了。
    贾珠亦不管她,又夹起一片青菜对煦玉道:“来玉哥,张嘴~”
    刘姥姥见炕上二人自顾自吃着,也不在意自己,遂胆子大了些,便又接着说道:“今日我带了小子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法儿,只得带了投奔你老府上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导你的?打发咱们做啥事来?”板儿死活拉不出来,只得罢了。
    这边煦玉将自己碗里的汤喝了,便道句“不吃了,有些乏了”,随后从执扇手里接过巾帕试净了嘴又净了手。贾珠亦是吃得饱了,命人将残席扯下,擦嘴净手后对煦玉道句:“且等等,过会儿便去歇下。”
    刘姥姥见珠玉二人只顾自己说话,也不来搭理她,只当是自己的请求落了空,心下一阵发怵。不料又见贾珠转过头来对自己说道:“不必说了,你的事我知道,那些虚的我也不多说。姥姥是第一次来,又是头一回向我开口,我如何让你空手回去?不过举手之劳。只银两不多,你若不嫌少,便收下吧。”说着又转向润笔说道,“取三十两银子与了姥姥。”
    这刘姥姥乍听给自己三十两,喜得浑身直颤,只道是这大爷出手真是大方,甩手就给三十两,不仅今冬无碍,便是下一年的花销都有着落了,遂口不择言地说道:“我就知道大爷不愧是公侯家的公子哥儿,财大气粗的,你老发个善心,拔根寒毛都比我们的腰粗呢。”
    一旁周瑞家的见她说得粗鄙,直拿眼色制止她。贾珠笑而不睬,煦玉则将眉头蹙得更深了,只不欲坐下去。贾珠见状忙地伸手揽着煦玉劝慰,见润笔将一包银子取来递与刘姥姥,遂说道:“这些银子你拿上,此番我与大少爷要歇下了,便不虚留你了。你今后闲来无事,再领了小子过来这府里逛逛,这府里都是欢迎的。”随后又对周瑞家的说道,“周姐姐此番便领着刘姥姥往了二奶奶那处见一面,今后我若不在这府里,姥姥来便尽管寻了二奶奶便是。”
    周瑞家的闻言明了,遂领着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去了。
    待行至院外,周瑞家的忙道:“我的娘啊,你见了大爷,怎的便不会说话了?!咱家大爷跟了那林少爷都是读书人,你这么说令他们如何作想呢?”
    刘姥姥则答:“我的嫂子,我见了大爷心里高兴,爱他还来不及呢!人长得又俊,又大方,怎的竟会没娶媳妇呢?”
    周瑞家的道:“可不是吗?咱府大爷谁不爱呢?头上老爷太太疼得不得了,府里谁不想给大爷娶门媳妇来着?只不过大爷命不好,命里不宜娶亲罢了……”
    二人一面说着一面转过了夹道,一路来到凤姐的小院里,正值凤姐吃了午饭,院内站着许多回事之人。周瑞家的领着刘姥姥进屋拜见,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的来历说了,说太太已经知道了这事。道是方才刚从大爷院里出来,大爷已经招待过了,现在大爷叫领着来见见二奶奶。刘姥姥领着板儿对凤姐儿请了安,凤姐儿闻说乃是贾珠叫领来的,自是不敢怠慢了,请上炕坐了,吃了一杯茶,闲话了几句。又命平儿取了一吊钱与刘姥姥雇车,刘姥姥接过亦是再四道谢,随后便与凤姐儿告辞,跟着周瑞家的去了。二人又一道往了后街上周瑞家里坐了一会儿,刘姥姥欲给了周瑞家的孩子一两银子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哪里瞧得上,便也谢绝了。随后刘姥姥便领着板儿感激不尽,从后门去了。
    周瑞家的送走了刘姥姥,便又到荣府王夫人处回话,不料却并未寻到王夫人。问丫鬟,便知王夫人往了薛姨妈处闲话去了。
    周瑞家的又赶往梨香院,与宝钗闲话后又进去回王夫人话,将刘姥姥的事说了。闻说此事乃是贾珠接济的,很是诧异了一番,对薛姨妈道:“此事按理该寻了凤丫头才是,怎的今日晌午珠儿不过刚回来,便亲自接待了这刘姥姥?”
    周瑞家的答道:“听了郑小子说这事儿也是撞上的,那姥姥领来的小子差点撞上大爷的马车,大爷也没有理论,让郑小子给领去了他屋里。好像因了这事还把林少爷的手臂撞伤了……”
    “玉哥儿的手被撞伤了?伤得严重么?”